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 熊安静 刘凡

  数字经济《决定》点击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等重要任务并作出周密部署。海南要加快步伐、前瞻谋划、积极部署,立足独特的战略优势、独有的政策优势、独享的自然禀赋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向数图强”全方位赋能“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方面走在前、作表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等重要任务并作出周密部署。我国多次在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上宣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应该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方面走在前、作表率。

  增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紧迫感

  近年来,国内有条件的地区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探索了一些务实可行的措施,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发挥与新加坡优势产业的特殊紧密关系,推动建设用于承载数字身份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将数字身份信息纳入统一管理;粤港澳大湾区启动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创新平台项目,旨在加强科研科创数据要素资源的共享利用与保护;作为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之一,重庆凭借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与新加坡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产业数字化合作和跨境数据流通不断走深走实。与海南隔海相望的广西依托央企打造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平台,推动一批数字化转型项目落地。

  海南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据跨境流动起步较晚,但借助自由贸易港相关政策的加持,近年来在数据国际化传输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构设立、规则制定等方面进展明显。例如:海南首条国际海缆开通,我国首个按省域开通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开通,并在部分重点园区开展试点;国内外信息技术“头部”企业竞相落户,游戏出海、卫星数据出海等数据跨境流动业务实现“首单”落地;海口市政务服务审批数字化辅助入选“2023数字城市创新成果案例”等。同时,海南也存在数字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实数融合深度不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不足等问题。增强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在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找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赛道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机遇,谋篇布局。海南同样需要加快步伐、前瞻谋划、积极部署,立足独特的战略优势、独有的政策优势、独享的自然禀赋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向数图强”全方位赋能“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聚焦新赛道,培育新业态,跑出加速度。

  一是“算力+”。要加快推进算力基建资源布局优化与智能升级,重点建设海口、三亚、儋州等智能算力高地,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等在各市县各园区合理梯次布局,打造全岛“算网、算电、算数、算智”协同调度、多元架构、形态异构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体系。以海南区域算力产业融通构建为基础,使算力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教育、金融、医疗等百业千行渗透,深化数智化转型,打造区域优秀智算产业实践案例与创新示范成果。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支点、与东南亚地理位置靠近的区位优势,衔接集聚国内外各类数据加工贸易链条,助力全省数字贸易和算力贸易做大做强。

  二是“人工智能+”。依托海底电缆,推动相关要素建设和开放,鼓励本土AI企业汇集海外数据,大力发展境外数据“入境训练”业务,构建更加完善的垂直行业大模型,让“境外数据进来”“境外算法进来”“境内算法出去”“境内数据出去”,发展“两头在外”的离岸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同时,要利用AI赋能南繁、深海、低空经济等海南自贸港特色产业。

  三是“航天+”。依托常态化高密度商业发射任务,以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充分运用发射场资源优势吸引航天头部企业落地文昌,集聚航天燃料供应、火箭装配、总装测试、发射运营、卫星制造、遥感数据接收与存储、卫星数据开发应用等航天领域上、中、下游现代工业产业,打造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商业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海南星、海南造、海南发、海南用”全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航天科技城。同时,加快培育“航天+文旅”产业,推出航天观礼、航天主题游乐等航天文旅研学新业态,加快开发超算、区块链、元宇宙新质技术加持的数字文旅产品,辐射带动海南全域航天旅游发展。

  四是“数字技术+”。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热带滨海旅游业、基础设施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无人驾驶示范路段、无人蔬菜种植园、第四代集装箱码头等应用场景,推动自动驾驶单车智能向“车、路、云”的融合协同发展,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集成创新

  建立健全高位规划、高效引导、高速推进的管理体制。一是落实《海南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加快出台算力、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细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细化发展思路,从全省的高度,对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二是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在海南先行先试,加快出台跨境数据流动、监管与安全等实施细则和方案,为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在海南发展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三是依托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平台优势,以公共数据全面开发利用、多行业场景主动规划与联合共创为基本抓手,吸引国内细分行业领域的数据要素服务商落户,建设国际化和场景化数据要素市场,打造国际国内数据交汇、出入枢纽节点。

  形成聚焦新赛道、打造数字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机制。一是以重点园区为载体,强化能源、土地保障,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深入挖掘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潜力,推行“局部错位、整体衔接”的发展模式,并统筹好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形成数实共荣共生的发展格局。二是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完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单一窗口”。落地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提供产业集群配套支撑,孵化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给产业集群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探索建立以补强创新链驱动科技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用足用好各类科技创新支撑措施,运用揭榜挂帅、资金补助、引导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支持链主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对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争取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发布前沿技术应用推广目录,举办成果对接展会,畅通转化渠道,支持省属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灵活多样的投融资、低息贷款等,促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加速重大技术成果场景落地和迭代应用。

  打造有利于数据人才“引育留”集聚机制。一是推进引才引智工作。积极招引国内外高精尖人才和一流团队,对全球顶尖技术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依托海岛风光以及开放的网络环境等,打造海外数字游民栖息地;支持开展高层次数字人才出国(境)培训交流。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培育本土人才。鼓励高校设立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加快高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建立产业学院,紧贴企业发展需求开设订单、定制、定向培训班,培养一批“数字工匠”。三是完善人才分配和激励等机制。建立和完善数字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加以数字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支持相关企业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和留住高精尖人才。

  (作者熊安静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刘凡系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总队长。本文系2023年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课题《DEPA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自贸港观察 焦点
   第005版:理论周刊
   第006版:理论周刊
   第007版:广告
   第008版:中国/世界新闻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