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使命守护生命
——文昌抗击超强台风“摩羯”深度报道①
  ​超级台风“摩羯”登陆前,文昌有序转移群众。

  通讯员 李世贵 摄

  9月9日,文昌市应急指挥部,工作人员将油锯送至各个村镇。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晓 彭青林 见习记者 党朝峰

  9月6日16时20分前后,超级台风“摩羯”在文昌市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这是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台风,亦是继2014年台风“威马逊”之后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风势之猛、雨情之急、破坏力之强,历史罕见。面对这场疾风骤雨,一场守护生命的奇迹在文昌发生——无一人因台风灾害死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这场和“摩羯”赛跑的战斗中,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省委、省政府的周密部署下,文昌市委、市政府带领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各方力量冲锋在前,铸造了守护人民生命的铜墙铁壁。

  闻令而动

  发起防御台风总动员

  热带低压、台风、超强台风……从9月1日至3日,海南省气象台预测,“摩羯”风力一再增强,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3日当晚,一场防御台风“摩羯”视频动员部署会议紧急召开。省委书记冯飞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防超强台风、防大汛,锚定“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各项防御工作落实落细,全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守护生命,是命令,也是使命。闻令而动,文昌即刻动起来。一场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战役在文昌打响——

  市委书记深入一线检查台风防御措施,全市26名在家的县处级干部坐镇挂点联系乡镇,靠前指挥。

  打有准备之仗、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强化人员和物资保障、引导群众做好防御准备……一条条举措立即交由各相关部门全力落实。

  与时间赛跑,我省全面进入应急备战状态。

  4日,我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分管省领导即刻进驻省应急指挥部坐镇指挥。省委书记冯飞、省长刘小明等省领导多次视频调度,并不间断地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同时,相关省级领导也于5日中午前,分别进驻各市县指导台风防御工作。

  5日上午,卫星云图上的“摩羯”云团愈发庞大,路线也和10年前的“威马逊”非常相似,步步向海南逼近!

  同天上午,冯飞专程前往文昌市检查台风“摩羯”防御准备工作,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防御措施制定得更周全,把物资储备工作做得更扎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迅速行动、筑牢防线。

  文昌再次全面动员,周密部署。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文昌在当天的防御台风“摩羯”视频调度会上再次强调:要持续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工作,加强已转移安置人员管理,防止群众擅自返回。

  此时的文昌各地,早已遵令而行,风前预防之战打响。

  细致耐心

  该转移的一个都不落下

  “阿公,咱们必须走。安置点里有吃有喝,台风过了我们再把您送回来。”9月3日,早已闻令而动的文昌市翁田镇所有的党员干部纷纷进村入户,类似的苦苦劝说常能听到。

  “口干舌燥”“满头大汗”,风过之后,再回忆起负责转移安置工作的那几天,翁田镇党委副书记、大福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卓用这两个词来形容。“但我们非常理解,老人担心台风来了家里财物受损,舍不得走。”他说。

  然而面对“摩羯”,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要走——陈卓苦口婆心地劝说村里的老人。“有时候老人急了,会骂我们两句,想赶我们出门。可是我们该做的转移安置工作一刻都不能停。”

  顶着骂声和不解,陈卓和镇村工作人员,硬是把全村群众都转移到了安置点。两天之后,翁田镇应转移人员8072人,已全部被安全转移到安置点,不落一人。

  “一个人都不能落下,一处安全隐患也不能留。”9月5日清晨,退伍军人、铺前镇地太村党支部书记韩俊清和村里的12名退伍军人组成了应急队伍,带着使命再次走进村里全面细致排查村里的各项安全隐患,针对老人、儿童、五保户、残疾人等重点群众进行耐心劝导和集中转移。

  “阿婆,行李我帮你拿。慢点,小心台阶。”同一时段,在铺前镇七岭村镇驻点组工作人员陈连叶正扶着老人的手,慢慢走进安置点。

  “老人、孩子、孕妇,就坐小车走,转移路上也要让他们舒舒服服的。”陈连叶说,每一处细节,村民都看在眼里,“到了安置点他们还拉着我的手舍不得放,一直跟我道谢。”

  随着台风“摩羯”步步逼近,文昌市各项目在建工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部停工停业,转移安置工人,把确保人员安全放在首位。

  9月6日上午,文昌天色阴郁。文昌航天城管理局负责组织项目施工人员撤离的朴希鹏和林声瀚不放心,决定再到工地上看一看。

  园区一共有40多个在建项目,涉及工人2700多人。尽管转移安置工作已经进行了3天,工人已经撤离项目现场,但两人还是不放心,“万一再有人不肯走或者偷跑回来的呢?”

  两人出门时,小雨已至。在园区某项目上,两人很快就发现了一对不肯撤离的工人夫妻。“妻子还在给丈夫生火做饭。他们说经历过‘威马逊’,一点也不害怕。”朴希鹏说,夫妻二人住在板房里,极其危险。

  两人耐心劝说,又找来文城镇的工作人员一起劝离,才将夫妻二人带至安置点。

  劝离、转移、检查……在此次防范“摩羯”的转移安置工作中,文昌各级各部门坚守使命,共转移安置群众14.77万人,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守住了群众的生命安全线。

  周到服务

  为群众撑起温暖的“家”

  6日下午,在翁田镇明月村委会安置点屋外,大雨如注,风声怒号。屋内,一壶壶烧开的热水冒着热气,暖意融融。

  “来,水开了,老人和妇女、儿童先来接水!”在明月小学安置点,翁田镇政府工作人员提着水壶来到安置人员身边,帮他们泡上方便面。另一名工作人员潘在仁则把面包、饼干递到群众手里。

  “能吃上口热乎的,就没那么害怕了。”一位村民说,“摩羯”的威力让人害怕,但和这么多人一块聚在安置点里,心里就没那么担心了。

  转移并不是把群众聚集到了安置点就简单了事,文昌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安置点要提前储备食物和水等必需品,确保台风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走进安置点可以看到,纯净水、泡面、饼干、枕头、被子等物资一应俱全,铁床架也早已铺上床单。吃、喝、睡,群众的每一项基本生活都得到保障。

  从6日起风以后,文昌市蓬莱镇典昌村党支部党员志愿者陈巨涛的双脚,就一刻没有停过。

  老人要喝热水、孩子因换了环境而嚎哭不止……怎么办?陈巨涛和安置点里的工作人员忙碌起来。热水急缺,工作人员就守在烧水壶旁,一壶壶地烧;还有工作人员捡起被风打落的树枝,给孩子们制作了弹弓……

  “你们真好,我们有吃有喝又安全,多亏你们照顾。”80多岁的老人陈正文握着陈巨涛的手说。

  晚上8时许,随着十二级风圈离开翁田镇,明月小学校园的风雨逐渐减弱。此时,部分安置人员因担忧家中受损情况想回家查看,但均被现场工作人员劝返。

  7日清晨,被朴希鹏和林声瀚劝离的工人夫妻,再回到项目工地上寻找他们的家时,才看到那里已经被风推倒。

  家没了,还可以重建;只要人在,就有希望。

  风雨过后的文昌,重建的力量相继汇聚——

  全市26名县处级干部坐镇挂点联系乡镇,统筹分包区域各方救援力量,积极组织灾后重建;

  全市各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等多种方式,前赴后继奔向抗灾一线。截至目前,文昌已组建党员志愿者突击队、服务队287支,设立党员先锋岗2600余个,共有1.8万名党员奋战在帮助村民重建家园的一线。越来越多的身影,正陆续加入这支队伍。

  重建家园,一切正在向前向好!

  (本报文城9月10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4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5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6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7版:理论周刊
   第008版:理论周刊
   第009版:屯昌观察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以使命守护生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紧急调集 园林环卫队伍支援海南灾后恢复重建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 加快推动灾后复工复产复学
部署台风“摩羯”救灾重建等工作
集中力量 争分夺秒 携手重建美好家园
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 跑出灾后重建加速度
“防潮堤守住了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