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城市文化微地标
绘制海南文旅新名片
  市民游客在海口湾的世纪公园骑行。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 孙继华

  海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微地标”。打造“文化微地标”,是提升治理精细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好展现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旅游时代,人们不单单关注目标城市日新月异的外在变化,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景点和游玩项目,而更崇尚有文化内涵的深度游,期待通过深度体验了解城市的厚重历史和蕴含的文化价值。所以,我们每到一个城市,很快就会被那些富有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创意美学和科技力量的建筑群落、城市雕塑抑或园林景观等吸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化地标”。

  “文化地标”一词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始人凯文·林奇提出。《设计辞典》将“地标”引申为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视觉标志物和符号。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已不再局限于人民生活的功能空间,更加关注精神需求的文化空间,纷纷在地标中植入“文化”内核。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文化地标”便是城市精神的空间载体、城市品格的品牌标识和城市形象的可视符号。托象以明义,因小而喻大。“文化地标”成为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显性特征,既彰显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更能延续城市文明和文脉。比如:北京的故宫就是皇家文化的标志,还有上海的东方明珠、杭州的西湖、南京夫子庙、西安回民街、成都的锦里等,它们以其独特的精神符号,成为了人民心中对这些城市永恒的文化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城市周边“无需奔走即可到达”的微度假成为新时代的一种风尚,人们开始青睐距离近、体量小、创意新、玩法多且体验感强的城市“文化微地标”。一口古井、一间咖啡屋、一个小酒吧、一块墓碑、一座雕塑,甚至一幅涂鸦、一样摆件,都有可能成为大众观光旅游打卡的好去处。它们或有着鲜明的识别度,或有着厚重的历史感,或有着浓浓的文化味,或有着特定的精气神,都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和人文,呈现着这个城市的现在和未来,成为这个城市显著的“文化微地标”。通过这些小打卡点,将这个城市的特色景观有序串联起来,吸引游客的目光和流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以丰富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博物馆、文化馆、民俗馆等担负起赓续文脉、传承文明的重大使命,大众也在深刻体验中感受到沉甸甸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日常实践中用语言和行动传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情感认同。一批批个性化的书屋也形成了对公共书屋的有益补充。地摊书市开始火爆,文创售卖、集章打卡、特色展览等活动纷至沓来。还有“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国家和地方非遗体验,更是以其独特的属性,生动刻画着一幅幅文化场景。蓬勃兴起的文化新需求,不断涌现的文化新场景,为“文化微地标”的打造,带来了有利的环境。而城市“文化微地标”在社交流量的加持下,迅速实现动能转换,形成当地文化IP,提高了城市的辨识度和凝聚力,带火了一方文旅产业。

  “文化微地标”正在成为新时代人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造差异化的城市“文化微地标”,并把一时的文化IP固化为能够持续输出的城市形象,带动地方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深度挖掘“在地文化”经典元素,有序植入“文化微地标”。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精神品格,其建筑、景观、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各异。要深入理解其核心内容,深度挖掘这些“在地文化”的经典元素,将其有序植入城市的街头巷尾,通过创意设计,形成别具一格的充满时尚艺术气息和时代活力的消费场景,吸引网红来打卡,吸引游客来感受“微旅游”,自发传播城市文化,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和城市IP的相融相生。

  生动刻画居民生活场景,精心塑造“文化微地标”。中华文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留下了不一样的历史印迹,因历史、民族、气候、生态条件不同,每个地域的居民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有异。可以根据其美食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文化等,打造“文化微地标”。也可根据城市的老城街道,吸引游客来进行独特的文化体验,把游客“流量”变为消费“增量”。

  精准链接城市历史人文,高质量建设“文化微地标”。每个城市都是历史文化最具象的表达,其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由地域、文化、历史等多重标识共同聚合而成。可以用历史景观和名人雕塑等塑造城市“文化微地标”,固化城市形象,利用城市形象和历史故事来圈粉。

  科学运用数字技术,有效彰显“文化微地标”。新媒体的出现与迭代,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平台等加速了城市文化的个体传播和海量复制,促进了城市文化核心的凝聚和人文精神的升华。一方面,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沉浸式展现和宣传城市“文化微地标”,生动呈现文化经典,促进城市文化与旅游、游戏、科技、影视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文化微地标”塑造成城市IP和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反馈,推出延伸产品和优质服务,将线上流量引流到线下,将流量变现。

  海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微地标”。旅游业是海南的主导产业之一,海南应充分挖掘“在地文化”资源,精准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微地标”,以特色“文化微地标”承接未来产业于细处落子,用特色“文化微地标”缔造特色文化记忆,更好提升海南的文化气质和自贸港形象。

  (作者系省社科院自贸港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4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5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6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7版:理论周刊
   第008版:理论周刊
   第009版:屯昌观察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加快建设海南健康岛长寿岛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
打造城市文化微地标 绘制海南文旅新名片
筑起促进数实融合的“四梁八柱”
重塑城乡关系 推进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