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晓
“月饼还有吗?”“能不能发到海口?”9月18日,中秋节已过,屯昌县余记月饼品牌负责人盈盈仍能收到客户的询问信息。“中秋节前一个月,我们就已经开始卖月饼了,每天产量有上千筒,供不应求。”但盈盈没有想到,节后依然有不少人购买。
广式、京式、苏式、晋式、潮式……每年中秋,围绕月饼展开的销售战都极为激烈。而海南人有属于自己的月饼——琼式月饼。
近年来,琼式月饼成为本地月饼市场的“宠儿”。一些品牌成为“网红”,并将目光瞄准省外,谋求从“时令佳品”晋升为“海南礼物”。如何“沉下来”?如何“跳出去”?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海南多家月饼企业,共同探讨节日属性背后的更多发展可能。
A“拿不腻手,吃不腻喉”
琼式月饼有底蕴、有地方特色, 制作技艺尤为独特
咬一口饼皮,酥得掉渣;吃一口内馅,松软香甜……一口琼式月饼入口时,很快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松、酥、软。
中秋节前,在海口美兰区椰兰香琼式月饼制作展示点,月饼制作人林钟庆每天都会向学员传授制作月饼的经验:“你想要饼皮起酥,就要包一块猪油进去,还要对叠两次,猪油又不能漏出来,这是关键。”
林钟庆介绍,琼式月饼是糖浆酥皮,融合了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不同于广式月饼的糖浆皮,又有别于苏式月饼的水调面酥皮,其皮质软而不韧,酥而不脆。这样做出来的琼式月饼,有“拿不腻手,吃不腻喉”的鲜明特点。
海南省烘焙行业协会会长温晚儿长期关注着琼式月饼的发展。他说,在岛内不同的市县,生产的月饼都各有特点。目前省内的月饼企业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儋州、陵水等地,这些企业在月饼的制作工艺、口感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比如在海口,琼式月饼皮更酥更脆,层次更鲜明;在屯昌,五仁叉烧月饼以当地黑猪肉入馅料;在三亚,则多了些海鲜,如用鱿鱼、墨鱼增添鲜香,风格各异。
2017年3月,经历6年申遗“长跑”后,琼式月饼制作技艺被评为海南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官方认证,体现了琼式月饼制作技艺的独特性。”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李少华说。
琼式月饼制作技艺传承人符志仁介绍,琼式月饼由苏式月饼演变而成,是苏式月饼与广式月饼相结合的产物。经过几百年锤炼、改进,才形成松、酥、软的琼式月饼特色。而形成这些特色所需要的技法,更是一代代琼式月饼制作人不断累积经验传承而来。
“琼式月饼有底蕴、有地方特色,也有很多文章可做。”温晚儿说。
B“地方”月饼变“网红”
斑斓、榴莲、咖啡等新口味 俘获年轻人味蕾
尽管具备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风俗,琼式月饼在岛内市场的销售份额,却一度惨淡。
20世纪90年代,广式月饼打响了宣传战,并强势占领海南市场数十年。“品类新鲜、包装精美、宣传到位,到2000年左右,广式月饼甚至占领90%以上的海南市场。”温晚儿介绍,受到广式月饼冲击之前,岛内市场上至少90%卖的都是琼式月饼,受到冲击以后,琼式月饼销量一路下滑。
转机出现在2008年。当年,在海南省烘焙行业协会的主导下,琼式月饼地方标准出台并实施,规范了全岛大小厂商的琼式月饼生产标准;再到2015年,海南省烘焙行业协会积极参加《月饼质量通则》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让琼式月饼在国标中有了一席之地。
而通过制定地方标准和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琼式月饼得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其传播度和市场竞争力。以质取胜,加之海南人本就对琼式月饼有情怀,琼式月饼重新在市场上找到“触感”。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三年,琼式月饼每年中秋期间能卖出100多万筒,占中秋月饼市场份额的70%以上。”温晚儿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08年,琼式月饼的销量回暖,逐渐占据40%至50%的海南月饼市场份额;2017年,琼式月饼制作技艺入列省级非遗,市场份额回升至60%以上。
市场的青睐,更有利于打造品牌。这些年,一些琼式月饼品牌成为“网红”并走向“长红”。比如陵水香芬梁氏月饼、儋州中和红毛四月饼、澄迈安安月饼等,通过口味上不断创新和推广营销,成功地将自己从“地方”月饼转变成“网红”食品,品牌名气也越来越大。
卖得好的重要原因是口味的不断创新——生产商不断创新琼式月饼的口味,一些将斑斓、榴莲、咖啡等作为主打口味的新式琼式月饼,俘获年轻人的味蕾;开始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原材料品质、糖度等健康指标,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而能把市场做宽,究其原因还是离不开营销——越来越多老字号月饼店通过线上平台、社交媒体、社区团购等渠道营销圈粉,扩大品牌影响力。例如,陵水香芬梁氏月饼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C“我们这是抱团取暖”
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
从今年6月开始,不少月饼企业就启动了“月饼季”营销活动。“如果到临近节日时再启动,那就太晚了。”在众多月饼品牌中,海南锦香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佳晖认为,跑在前面很重要。
跑在前面的,还有该企业研发出的数十种月饼新品。外观上,区别于传统的圆形琼式月饼,做出凤梨、荔枝、芒果、中国结等形状各异的月饼,口味上更是大胆突破,以鹧鸪茶、芒果、荔枝、牛肉干、文昌鸡等入馅。这些极具海南特色的风物与月饼结合,让不少食客直呼新奇。
此后的7月、8月,同样有多家企业打响营销战,企业之间“卷”了起来,越来越多新产品加入“战局”。
在一场展销会上,“琼式月饼+鹧鸪茶”的组合让海口市民赵婧印象深刻:“吃一口酥软的琼式月饼,喝一口热气腾腾的鹧鸪茶,这样的搭配很有意思。”
到了9月初,屯昌县的15家月饼品牌厂商“组团”在海口·友谊阳光城举办为期3天的屯昌月饼展销活动。除了传统的屯昌黑猪叉烧五仁、莲蓉、椰蓉、豆沙外,他们还带来了热销的斑斓、生椰拿铁等口味月饼。
“我们这是抱团取暖。”屯昌县烹饪协会副会长、屯昌屯城老礼堂美食工坊总经理谢栋说,参加展销会的月饼品牌,在当地都颇具知名度,拥有固定的客户群体,“如果各自为战,大家也能盈利,但可以预想得到,市场会越来越小。选择走出来,是希望我们屯昌的好月饼,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谢栋看来,市面上可选的琼式月饼品类越来越多,如果各个月饼品牌还抱着“对方是竞争对手”的心态,仅靠个人力量很难走远。唯有攥指成拳,才能合力致远。“这一次展销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每家出一点钱凑在一起,做了展销会,既形成了声势,也增加了销量。”他说,这对各家厂商的下一步布局也极具参考意义。
D他山之石:云南鲜花饼
以琼式月饼为基础 延伸出更丰富的产品
虽然不乏部分游客将其作为海南特产馈赠亲友,但消费琼式月饼的主要群体,依然是海南居民。
打开互联网购物平台搜索“琼式月饼”,能够寻找到的品牌踪迹并不多。“月饼是很具有地域性的食品。”这成为不少月饼生产商的共识。
海南岛外,诸多品类的月饼特点各有不同:京式月饼个头精巧、口感软糯;吴式月饼个大扁平,馅料多以肉松、豆沙、麻薯等为主,符合当地人喜好的甜口的选择;潮式月饼则饼皮分层明显,入口酥脆,馅料里多油多糖……
人们对口味和款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正如北方人和南方人进行的“咸甜豆腐脑”和“甜咸粽子”之争一样,都是口味上的固化。在吃月饼这件事上,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
某生产商在购物平台连续多年销售琼式月饼,通过分析销售比例发现,线上销量比不上线下,而线上的销量中,又有很多包裹是发于岛内,“可以说岛外的销售情况还没有达到预期,但我们不会放弃网店,希望能增加一些曝光度。”
另一方面,月饼口味上的固化也并非不可打破:到岛外开展销会、线上回购琼式月饼的客户也不少,可见其仍然可以融入更广阔的市场。
如此不禁引人思考,琼式月饼要如何在品类众多的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李少华的答案是:做好自己。
“琼式月饼想要形成产业化的创新发展,务必紧密围绕其自身特色与优势。那酥、松、软的独特口感,低糖低脂的健康理念,这些皆为我们能够深度挖掘并大力弘扬的亮点。”他认为,传统的优势不能丢,但也要在稳固传统特色的基础之上,持续推陈出新。比如凭借海南丰饶的原材料,研发出更多契合外地人、现代人口味与需求的新品种。
同时,技术的有力支撑、资金的妥善筹集以及市场的全面拓展,是琼式月饼必须全力以赴攻克的难题。
在温晚儿看来,琼式月饼在岛外的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相对较小,缺乏对外宣传的平台和渠道。
“要实现真正的走出去,还应该以琼式月饼为基础,延伸出更丰富的产品。可以把琼式月饼打造成日常旅游的伴手礼,取一个类似于‘琼饼’的名字,让它更有本地特色。”温晚儿提议。
他认为,可以参照鲜花饼的做法。作为云南伴手礼,鲜花饼打出了名气,而其和滇式月饼的做法,实际上大同小异。琼饼同样可以在包装、技术上对琼式月饼进行借鉴改良,打造成独属于海南的伴手礼。
而这个产业前景又是无限的——各种口味的琼饼用料,可以助推斑斓、热带水果、黑猪、文昌鸡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虽然琼式月饼的制作工艺和口感都不错,但是很多商家忽视了一点,在包装方面还有一定欠缺。”温晚儿说,部分老牌琼式月饼的包装理念是不铺张浪费,一直沿用传统的油纸包装。“我们不提倡过度包装,但可以将传统的油纸包装设计得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各家厂商可以多尝试、多创新。”温晚儿建议。
(本报海口9月18日讯)
执行总监:刘乐蒙
视频编导:刘乐蒙
视频拍摄:李天平 刘婧姝
视频出镜/同期声:刘梦晓
视频剪辑:陈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