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昱
省发展改革委
基础设施发展处处长
郭尧
海南师范大学
自贸港研究中心主任
刘锋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乐蒙
海南是全国最早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地区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赛道,海南低空经济正加速“起飞”。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从物流配送到旅游观光,从环境监测到应急救援,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不断催生新业态。就如何更好发展低空经济,并以此赋能海南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日报理论周刊今日推出“思想圆桌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从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A
政策、产业“双轮驱动”,壮大全链条
问: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以“强势”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广泛关注,就海南而言,发展低空经济的独特优势和底气何在?
郭尧: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是海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海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这主要体现在海南的三个“优势”。
一是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优势。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型省份,海南全年可供低空飞行天数超300天,拥有超220个旅游景点,丰富的应用场景成为海南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牵引,低空活动在海南已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
二是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基础优势。海南低空经济发展起步早,积累了良好基础。近期,空军再次明确,支持包括海南在内的5省深化低空改革“放管服”,建立军地民协同运行机制,分类划设管理空域,简化审批流程,为海南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三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作为现阶段探索制度型开放的新高地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海南可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探索建立与低空经济相适配的制度体系,按照“以保障服务飞行、以应用带动制造、以创新推动发展”的思路,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势政策,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锋:2010年,海南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的省份,在全国率先建设完成首个覆盖省级区域的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和首个军民航双认证的通航飞行服务站,为低空运行主体提供智能化、数字化管控和优质服务。特别是叠加自贸港开放优势和税收政策红利等,有利于持续吸引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布局海南,加快产业开拓和市场培育。
目前海南全省共有本地通用航空产业链企业约200家,异地运行通用航空经营性企业近50家,业务范围覆盖了通用航空各领域,为海南低空经济发展带来了市场活力。例如,海南成功开通海口秀英至湛江徐闻无人机跨海运输航线,实现了我国常态化运行跨海物流航线以及海南常态化运行物流航线的新突破。
B
应用场景“百花齐放”,赋能多领域
问:目前海南低空经济进行了丰富多样的落子布局,逐步构建起“低空+”增长新图景、新赛道,已形成了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业态,仍面临哪些挑战?
刘昱: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地区、首批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地区,海南通过释放低空空域改革成效让低空经济“全域适飞”,利用气候优势让低空经济“全年可飞”,同时,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创新发展了涵盖旅游、物流、农业植保、公共服务和海洋等丰富的低空经济运用场景。
2023年,海南空中游览和跳伞飞行数据均居全国第一,空中游览飞行小时数、起降架次和载客量分别达到约1.37万小时、15.2万架次和36.48万人次,占全国比重分别约45.9%、63.2%和61.1%;跳伞飞行小时数、起降架次和载客量分别达到约0.42万小时、1.07万架次和4.53万人次,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7.7%、42.8%和39.6%。
郭尧:海南立足于自身优势和特点,在“十四五”初期,通过制定出台“3+7”规划和政策制度,提早谋划布局低空经济业态,已形成了“低空+旅游消费”“低空+跨海运输”“低空+物流”“低空+公共服务”等发展格局。
海南发展低空经济有基础、有优势,但还存在以低空研发制造为主的上游产业链薄弱、低空服务保障融合度不足以及低空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深化等问题,在新的背景下,我省低空经济发展需突破3个方面挑战:
一是空域管理改革实现再突破。需进一步落实国家对海南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要求,探索建立军民协同、高效衔接的低空空域使用模式和灵活转换空域使用协调机制,实现低空空域及使用效益扩大提升。
二是低空研发制造实现零的突破。需进一步聚焦带动固定翼飞机、水上轻型飞机、直升机、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研发、组装制造等产业落地和规模化应用,逐步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
三是低空业态实现新突破。需进一步通过应用场景牵引,培育发展低空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逆向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当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海南多部门已联合印发《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并从构建低空经济政策体系、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设低空基础保障设施、构建低空经济发展平台、推动低空经济试点示范和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行动6个方面,重点提出了36项重点任务。下一步,各有关部门将共同抓好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C
“智链云端”齐发力,启航新未来
问:放眼全国,不少地方同样将低空经济作为塑造新竞争优势、引领未来产业增量的新动能,有哪些值得海南借鉴的典型经验,如何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由“热起来”变为“强起来”?
刘锋:深圳以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构建为重点,集聚了1700多家低空经济关联企业,依托“全球无人机中心”产业优势,形成了国内较为完善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生态。上海着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区、重点集聚低空产业头部企业。金山区华东无人机基地作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已累计引进涵盖制造、应用、材料等各类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近40家;青浦区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园聚焦电动飞行器制造、新材料研发生产,测绘无人机、旋翼及固定翼无人机研发制造等低空经济细分领域,吸引国内eVTOL头部企业等云集上海。海南应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海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过优化空域资源配置、简化飞行审批程序等措施,释放自贸港低空经济发展新活力、新空间。
二是着力推进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结合用好“两个15%”政策、“两个基地”政策等吸引国内低空经济头部企业、风投基金、科创团队来琼,加快低空产业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维修保障等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拓展特色低空产业应用场景,结合海南自贸港的独特优势和发展需求,力争在低空旅游、航空运动、应急救援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刘昱:今年以来,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低空经济发展。海南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自贸港,具备政策创新的先发优势。中国通航积极凭借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和自身专业优势,深度参与海南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升级。通过设立海南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建设海南低空立体交通服务平台、完善机场基础设施网络等方式,以海南海岛特色应用场景为依托,积极引进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大型无人机研发和验证飞行项目、中游通航运行及保障、下游通用航空器和航材贸易及金融衍生等产业的导入和转型,服务低空产业全生命周期,撬动省内低空经济产业整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