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主学习“进化”到模拟真实世界,2024年人工智能(AI)正在开启“裂变式”发展之路。业内最新预测认为,人类数据的增加速度开始跟不上AI的发展需要了。
是聊天搭子,也是工作帮手;能自动驾驶,还能分析病情——AI技术飞跃,始终伴随着千家万户的应用,也迅速为千行百业“赋能”。
专家提醒,AI“能用”更要“好用”,防“滥用”进而求“善用”,让更多人感受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温度。
更“好用”:有望成为基础设施
从会看、会听、会说,到会学习、会行动、会思考,随着ChatGPT、Sora以及国内多个大模型相继问世,AI技术日益显现出颠覆性创新的特征。
甚至从0到1的创新,也可以借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正在成为一种新范式,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看来,AI大模型将处理更复杂、更精细的任务,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新能力,未来将像水网和电网一样,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其重要性不亚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机,以及信息社会中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防“滥用”:安全技术加快研发
滥用人工智能技术,AI换脸和拟声是“重灾区”。一年多来,内蒙古、陕西等多地曾发生此类电信网络诈骗案。犯罪分子通过AI换脸和拟声技术,冒充受害者的亲朋、同事,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徐峰表示,除了恶意使用深度合成技术生成文字、音频、视频等,滥用人工智能的风险还包括引发学术造假、放大偏见歧视、技术不可控等。
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多国持续从政策法规、原则规范、技术标准、行业自律等多个维度,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
我国2017年制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黄铁军认为,还需要加强对AI安全技术的研发与投入,有效应用技术手段,对潜在风险进行监测、识别、隔离、消除。
求“善用”:推动AI技术造福人类
不久前,“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订单大幅增长,“智能驾驶能否替代网约车司机”引发讨论。
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19个新职业、28个新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数字职业”亮相。
AI技术迅猛发展,是加速“机器换人”,还是创造更多全新的就业岗位?如何既推动建立“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生态,也为新技术安装上必要的“刹车”?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薛澜表示,人工智能治理有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是发展问题,即如何构建良好的制度规则,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科技向善;一个是安全问题,包括保证安全底线和防范其他风险。
我国政府为此进行了大量工作,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立场文件。但对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具体准则,国际社会尚未达成共识。
“处于智能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要积极引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走向造福人类的正道。”潘教峰说。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