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画里“植”树
  吴昌硕《红梅图》。

  南京博物院藏

  郑板桥《双松图》。

  山东省博物馆藏

  ■ 缪士毅

  植树节期间翻阅诸多名家画集,发现不少画面都有树木点缀其间。而这些画面中画家所绘的树木,不妨形象地说是画家所“植”。

  树木是许多画作的构图要素之一,成了历代画家笔下描绘的题材。譬如,五代宋初画家巨然的《层岩丛树图》,树木林立,厚实苍茫;南宋画家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高松伟岸,绿树成荫;元代画家王蒙的《松林写作图》,松树挺立,郁郁葱葱。

  明代更多,如画家陈师道的《乔柯翠林图》群峰苍翠,松柏盘曲;吕纪的《桂菊山禽图》,桂树高大,生机盎然;吴伟的《柳岸闲步图》,柳丝垂岸,随风摇曳;董其昌的《夏木垂阴图》,树木葱郁,浓荫如盖;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柏鹿图》,古柏参天,古干虬枝。

  及至清代,画家高岑的《万山苍翠图》,林木茂密,老树挺拔;郑板桥的《双松图》,松枝虬屈,主干挺拔;晚清民国画家吴昌硕的《红梅图》,铁干虬枝,红梅盛放……

  历代画家所描绘的各种树木,千姿百态,或昂然挺拔,或盘曲虬枝,或随风摇曳;或独树一帜,或相依相偎,可成排成行,其姿态随画面主题不同而不同,但其共同点就是画中树木,为画面应景所需,为画面增添艺术风采。这也许是画家在画中有心“植”树的流露。

  画家笔下的树木种类众多,但以松树、柏树、梅花树、蜡梅树、桂树、梧桐树、枇杷树、柿树、桃树、柳树、玉兰树、海棠树等常见树居多。有趣的是,画家笔下所“植”的树,其大多有文化寓意,比如梅花树,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民间视之为高洁之象征;梧桐,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之说;松树,被视为健康长寿之象征,松鹤延年图中就少不了松树;柿树,寄寓“事事如意”;桂树,被视为崇高、友谊、美好之象征,民间更有庭院植桂的习俗;柳树,在民间被视为春的使者,春的象征。

  有趣的是,许多画家不仅在画中“植”树,有的还将自己的画室书斋或住处以一些树木命名。

  如元代画家王冕于居住处植梅千株,自号“梅花屋主”;近现代画家齐白石,曾租了间周围拥有二十里梅花的房子,取名为“梅花书屋”;张大千认为柿有“八德”,他寓居巴西时,曾买下有一大片柿树的园地,名园居为“八德园”,意指柿具有古人所云的“七德”外,还具有一德——可疗疾,即柿有八种功德,“八德园”故而得名;老舍夫妇曾在庭院中栽下两株柿树,秋来红柿垂枝,老舍夫人、画家胡絜青便将住处取名为“丹柿小院”;漫画家丰子恺喜欢杨柳,在中学执教时,于屋外植一株小杨柳,便命其书斋为“小杨柳屋”。此外,有些画家还以所喜爱的树木自称,如晚清民国画家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早年曾在故里亲植梅花三十余株,他不仅喜欢画梅花,还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闯出新天地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理论周刊 新论
   第006版:理论周刊 纵横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世界新闻
   第010版:文化周刊
   第011版:广告
   第012版:广告
一秤立信 衡量之道
说说“朏”字
千秋植树韵
画里“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