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红基会主动邀请中维会计师事务所入驻审计后,昨天,审计署派出的审计小组也入驻中国红基会,对接收的汶川大地震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进行跟踪审计和监督。(5月30日《京华时报》)
灾情即将进入第20天,震灾掀起的爱心激情也将步入赈灾理性阶段。尤其是在查出黑心救灾棉和中纪委发出严查救灾款物违法使用的11类国难财行为之后,通过制度性的固化和升华去防范和惩处公共善款和个人(组织)私利间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就成为迫在眉睫。
红基会虽是民间组织,但在举国赈灾的情势下,却充当着募集善款物资并发放到灾区的独特作用。公众对红基会的基本要求是救灾效率和道义爱心一个都不能少。
由于红基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性质,由于其民间公益团体的非营利性质,它在赈灾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接受民间苛刻甚至毒辣的诘问式监督都是可以理解的。在公众献出爱心激情的那刻起,红基会就必须以戒慎恐惧的履薄理性去应对公众质疑。这种质疑并非是怀疑红基会的清白,而是因为制度化常态性监督缺位而带来的担忧。
红基会主动延请审计监督和官方审计介入的“双保险”模式,或是赈灾语境下的个例,但公众更期望这成为一种标本范例———以这次触动举国动员的大地震为分野,使中国从此理性和成熟起来,从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到社会个人,都能成为欢迎制度他律,主动孵化慎独自律素养的榜样,通过多维反思,使中国社会纳入制度性固化规范的法治轨道。惟此,中国才会进入公民社会的新阶段,道德和法治双和谐的局面才会形成。
□ 张敬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