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一纸调令,他由边防派出所的政工负责人变成了一名“猪倌”。他就是文昌边防支队农副业生产基地负责人、正营职少校警官黎永坚。
“不是官的‘猪倌’一点也不好当,更谈不上轻松了。”很多战友都以为黎永坚揽上了一个“轻松活”,但上任伊始,黎永坚就深深体会到了手足无措的迷茫和举步维艰的尴尬。
当时支队农副业生产基地刚起步,可谓“一穷二白”。“但再困难也得想办法克服。”黎永坚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脚踏实地干。
为了节约成本,在猪场建设之初,他坚持什么都自己动手,硬是没请一个工人,带领基地3名战士起早贪黑挖土坑、打地基、抬石块、搬砖头、建猪棚、搭鸡舍,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硬是建起了一个面积达2000多平米的猪场,搭建了一个可同时饲养3000只文昌鸡的鸡舍,挖掘出3口大鱼塘,将30多亩荒地开垦成果园和菜地。
硬件初具规模后,养殖技术薄弱的“软肋”再次凸显出来。黎永坚就买来大堆关于养猪种植等方面的书籍来啃。短短几个月时间,他记下了整整6本近30万字的笔记。
为了能更直接地摸清生猪的生长规律,他还把家搬到了猪场,就在猪棚旁边的办公室搭个铺。战士们打趣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猪倌”啦。对此,他一笑了之。
功夫不负有心人。猪场正式运作不到3个月,黎永坚就熟练掌握了全套养猪技术,并成功养殖了第一批30多头生猪,全部出栏后,为支队创下了近两万元的收入。
但黎永坚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功,他还要主攻农副业循环发展模式。如今,这个发展模式已在基地运作两年多,为部队创下了巨大的收益。他成功的种植养殖经验,也使他成为文昌市及周边市县种植养殖业内的“名人”。见面时,人人都尊称他为“黎师傅”。
一位地方老板到支队农副业生产基地实地考察后,当面向他许以年薪20万元的重金,让他转业到地方工作,但黎永坚不为所动:“除了基地,我哪也不去,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
尽管功不可没,但每年年底评功评奖时,他总是把指标让给基地的战士。如今在基地工作的每名战士都至少荣立了一次三等功,但他至今却连个嘉奖也没有一个。每每有人谈及此,他没有丝毫怨言:“只要部队还需要我,我愿意继续做一名普通的‘猪倌’。”
本报记者吴棉 通讯员蒋第二
(本报文城6月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