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发生一起奔驰与宝马轿车在高架上相互追逐引发斗殴致一名司机死亡的事件,一时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话题。尽管伤害致死对方的司机李某已被上海浦东警方抓获并予以刑事拘留,但此事引发的讨论与思考却没有停止。为何两名车主会如此愤怒相向?悲剧的发生仅仅是因为“路怒”,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背后缘由?
宝马奔驰高架互逐
斗殴中一方致死
一则上海中环线宝马车和奔驰车发生矛盾、双方下车打架并致奔驰车司机死亡的消息,日前在相关论坛和微博上广泛传播,引来网友纷纷关注和评论。
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透露:4日19时40分,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110报警,中环线浦东段两辆轿车相互追逐,停车后司机互殴,致一名司机死亡,对方逃逸。现警方正全力抓捕犯罪嫌疑人。
随后,更有具体消息传来,称上海中环浦东段“一宝马一奔驰因行驶中发生不快,停车后打架,结果一方把另一方打死了!冲动是魔鬼!这事大家肯定又要往‘富二代’上想,其实平时新闻里穷哥们失手打死人的事也多。为什么要这样?有后悔药吗?不管怎样,都是人命啊!”
尽管人命关天,但不少人还是免不了以“奔驰哥”、“宝马哥”来称呼肇事双方,并对车主的身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且发起了热烈的探讨。一些网友认为开这样高端品牌的轿车,“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也有网友表示应该客观地看待事情本身,“跟车没关系,是人的问题”。
逃逸司机被刑拘
“路怒族”惹人忧
上海警方介绍说,4日晚警方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情况,并初步确认了两辆轿车发生追逐、停车后司机互相斗殴并致其中一名司机死亡的事实。警方立即进行了现场处理,并全力抓捕逃逸的犯罪嫌疑人。
当晚23时30分,上海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宣布犯罪嫌疑人李某被抓获,相关侦查工作则继续进行。5日凌晨,上海警方表示经过初步审讯,李某现年42岁,江苏人,在上海经商为业,并交代了因纠纷与对方司机互殴继而致人死亡的基本事实。
此事引发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和讨论。在讨论中,人们除了对肇事者的鲁莽行为表示谴责,也纷纷探讨两名车主“容易动怒”的原因,“路怒族”的危害再次引发广泛探讨,有评论认为驾车上路需要学会调节情绪,“路怒族“成为了刑事案件的导火索值得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事实上,“路怒族”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早在2010年6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曾对2000多人进行调查,86.5%的人表示身边有很多“路怒族”,23.4%的人承认自己就是“路怒族”,76.1%的人坦言“一遇堵车就着急上火”。
有舆论认为,上海发生的宝马、奔驰车主斗殴致死事件让人们反思,如何对待进入汽车时代后逐渐出现的心态变化和各种问题值得重视。
“路怒”反映现代社会
浮躁情绪
此前,不少人认为奔驰车主费某是“富二代”或“官二代”,然而据其父亲介绍,费某出生于1986年,是家中独子,高中未毕业就来上海打工,成年后考取驾照,帮浙江老板开车好几年,月收入3000多元。费某父母自称是江苏启东的农民,靠种地和跟着工程队打工挣钱。
其父亲坦言,儿子帮老板开的都是豪华车,谈了恋爱以后,为了满足虚荣心,贷款买了款最便宜的奔驰车,每个月7000元的还贷。
上海警方介绍说,据事后调查,费某与李某其实在上高架之前就发生了口角,费某情绪较为激动,一路驾驶奔驰车追逐直至逼停对方的宝马车,双方停车后在斗殴中费某倒地死亡。警方表示,初步调查双方都存在情绪过激,如果都能忍让三分,惨案也不会发生。
有评论指出,发生在上海的这起“宝马司机打死奔驰司机”事件,与其扯上“贫富”相关的话题,倒不如说是现代社会浮躁的一个反映。“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集聚膨胀、法律意识相对淡化”,“即便是骑自行车,照样会飙车、会斗殴”,这和是穷人还是富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余源培指出,开车急吼吼、开赌气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浮躁情绪,这种“传染病”实际上正蔓延在我们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如何阻止汽车沦为一种“炫富”的工具?如何不让“路怒族”蔓延?如何让遵纪守法成为自觉和习惯?如何让人们享有更加健康、平和的心态?值得当前社会的思考。
记者 罗争光
(据新华社上海12月12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