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南海网 | 南岛晚报 | 证券导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2年05月21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符史勤:
爱心更眷顾不向命运低头的人
  上课时,微笑是符老师最常见的表情。
符史勤在给盲童班的孩子上英语课。
第二十二个全国助残日特别报道   文\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图\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小学六年级时,一场无法治疗的视网膜疾病开始病发,在8年时间里,一点点地夺走了他的光明。   如果以后的每一天,你将只能面对黑暗,你是否还有信心和勇气活出人生的精彩?   而他,却抢在自己完全失明之前,完成了师范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的学习,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又只身北上,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考上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成为海南首位失明后考上大学的盲人。   “他长得很帅”    “他特别上进”   “他热情开朗”。   2012年5月11日,当记者来到海南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室采访时,这里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人:符史勤。她们热情地向记者描述他,显然,他英俊帅气的外表和好学上进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见他,清秀干净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端详他的眼睛,双眼皮,眼珠黑白分明,看起来似乎并无异样,可是,他却看不见!小学六年级时,一场无法治疗的视网膜疾病开始病发,在8年时间里,一点点地夺走了他的光明。   被夺走光明的滋味是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闭上眼睛去体会,想一想,如果以后的每一天,都将看不见东西,你是否还有信心和勇气活出人生的精彩?   而他,抢在自己完全失明之前,完成了师范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的学业学习,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又只身赴京,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成为海南省首位失明后考上大学的盲人。   失明的他,曾经距离老师的岗位那么遥不可及,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去年开始他成为海南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老师,教盲童学习盲文、英语、计算机和中医按摩,登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讲台。   他就是符史勤,1978年11月出生在文昌市公坡镇沧海村,一位道地的海南小伙。   争分夺秒,赶在失明前学习   他的眼病,最终被诊断为视网膜视锥视感细胞营养不良,是一种临床上很少见的眼病。病发后,在亲人的努力下,他曾看过海南、北京,新加坡的眼科专家,可是医生都无奈地对他摆摆手。初二时,他知道自己的病是国际难题了,不再奔波去治疗,只想争分夺秒学习。   初中毕业后,经过学校的单独考试,他进入了地处文昌的海南外国语师范学校英语教学专业学习。   在读中专的三年里,他付出的努力是平常人无法想象的。课堂上看黑板困难,看教材也困难,“我把两个放大镜叠加在一起,脸几乎都要贴到书本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行一行地看。”   为了弥补视力问题,他多数时候都是在课外跟学长、同学、老师学习。要不,就是在课堂上通过积极快速应答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   “学习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因为我知道我的特殊性,经常想,如果我明天看不到了怎么办?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学习。一直就是这样的想法推动着我学习。”   199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进入一家四星级酒店上班,因为能讲流利的英语,他被安排在酒店前台接待,但很快他就因视力问题不得不辞掉了工作。     “客人登记时无法看清别人的面目、名字和身份证。我完全失去了正常的工作能力。”符史勤遗憾地说。   不过,辛苦的学习必有收获。因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在他赴京求学的过程中,英语都发挥了“救命草”的功能,帮助他一步步向前走。   到了1999年,21岁那一年,他完全失去了视力。无路可走的他,不得不回到文昌,依靠父母生活。   苦学盲文,生命重现光明   1999年到2002年底,他经历了生命中最痛苦的3年。无法读书,无法工作,看不到前途,绝望的感受让他时常失眠,对声音格外敏感,一点点动静都让他无法睡觉。整个人游走在崩溃的边缘。   2003年,海南省残联举办的一个残疾人免费按摩保健培训班,把他从绝望的河中打捞出来。在这个培训班里,他不仅交到了朋友,学到了可以谋生的手艺,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一位盲友借给了他一本盲文自学读本。   “当时是2003年夏天,那个台风的季节,我的手指天天都在摸着盲文,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父母奇怪地看着我,不知道我在忙些啥。”   当他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掌握中英文盲文的认读技巧和规律时,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我又自由了,又可以读书了。”   从此以后,他离开了父母,不再依赖父母生活了。他进入了盲人保健按摩中心工作,独自谋生学习。如同饥渴的人重新得到美味的食物,触摸盲文,他又一次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2004年,他通过“盲用电脑阳光读屏软件”学会使用计算机,后来还成为了海南省残联电脑培训班的助教。   但是他追求的脚步没有停止。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听说北京特教学院招收盲人大学生时,只身一人赴京考试。2005年10月15日正值盲人节,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参加了考试,是当时唯一一位使用计算机卷考试的学生,每道考题都是敲打键盘答完的。最终他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北上求学,向命运挑战   北上求学,学习中医针灸推拿,符史勤一如继往地刻苦。在两年专科学习里,他不曾回过一次家,而是把往返路费当作寒暑假里地下室的房租和伙食费,在北京市宣武区中医院推拿科参加临床实践。他的老师同时也是中医院的医生,最后一年里,他的周末、寒暑假都在老师所在的推拿科接触临床,或忙于病例收集、查阅资料,“太忙了,长城一次也没有去过。”   他的外语也得到长足进步。起初因为有视觉障碍,老师所在的那家医院曾以医疗安全为由拒绝接收他实习,但正赶上医院缺针灸科、推拿科和康复科的英语口译,他发挥专长为院方无偿翻译以换取实习机会,结果出色地完成了翻译和带教留学生的工作。   两年的基础学习他觉得还远远不够,2008年10月他再次考取了北京联合大学本科远程学习。他走南闯北,深入盲人按摩行业,勤工俭学,与同道们切磋技艺,同时按照学校的规定在网络上完成各科理论考试,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   2011年符史勤回到海南,海南特教学校负责人一看到他的简历,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当场就决定聘他为老师。   爱心,更眷顾勤奋的人   2012年5月13日,符史勤带着记者参观海南特教学校校园。一路走,他会告诉记者左边是什么楼,右边有什么建筑。我们并肩前行,他行走自如,令人时常忘了他原来是一个看不见风景的人。   在盲童教学楼里,他上楼,进教室,开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自如;再看他用电脑,双手在键盘上飞舞。   在学校,他的套间宿舍收拾得很整齐。他自己做饭买菜,说自己做的好吃。记者去的那一天,他甚至还煲了一碗养生汤。   这么多年,他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33岁的他,至今没有成家。问他心目中的妻子,他笑着说:“希望是一个能看得见的人。我曾到一个盲人朋友家里去玩,有一次他一边切鱼,其余的被猫叼走了他还不知道。”   再坚强的人,也有柔弱的一面,需要人去呵护。   其实在符史勤成长的过程中,他一直沐浴着爱心成长。当他在文昌乡下以泪洗面时,是省残联的盲人免费按摩培训班,将他带出了苦海。“当时文昌残联专人送我和另外两个盲人到海口,还给我们每人100元。文昌残联一直以来就像我的家一样。”   他考上北京联大,2年学费生活费要2万多元,当全家人为学费一筹莫展时,是文昌市政府的多个部门,还有海南省残联和文昌市残联的干部、群众以及亲友资助了所需费用。专升本时,省残联又资助了他一半的学费。   最令他难忘的是,乘飞机上京赶考时的那个秋天,邻座的一位东北叔叔,说北京天冷给他买了冬衣,后来还多次问寒问暖,主动资助他学习。   “人们往往把爱心送给不向命运妥协的人。”符史勤说,“残疾人,千万不能因为一些困难就不自强了。自暴自弃,只能是死路一条!那会让我们更无助。”   一个个善举,让他觉得,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善良的人们给予了他们很多关爱。   “我曾下决心学成后一定要回报家乡,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符史勤说。   他真的做到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首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海南现代农业
   第005版:中国新闻
   第006版:世界新闻
   第007版:体育新闻
   第008版:文娱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海南周刊
   第011版:海南周刊
   第012版:海南周刊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海南周刊
   第015版:海南周刊
   第016版:海南周刊
   第018版:海南周刊
   第019版:海南周刊
   第020版:海南周刊
   第021版:海南周刊
   第022版:海南周刊
   第023版:海南周刊
   第024版:海南周刊
爱心更眷顾不向命运低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