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南海网 | 南岛晚报 | 证券导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2年08月04日 星期六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0年来,海口市随军家属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驻海口部队全心服务,受到军队和地方的好评
为了军功章的另一半
  海口市随军家属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军警部队官兵解决后顾之忧。图为中心工作人员热情为军人办理有关随军家属手续。 张茂 摄
“这是我开的第二家饭店了。”8月1日,在海口市南宝路上的一家餐馆,女老板林玉珍介绍道。她的丈夫已于去年转业到省委群工部工作,但在她身上,军嫂的某些特征———比如直爽、要强、做事雷厉风行———依然很明显。   记者看到,这家餐馆面积不大,布置却很雅致。楼下是散座,楼上是包厢。有客人进门,林玉珍熟稔地打招呼。“我开饭店,离不开中心的帮忙。”林玉珍这样对记者说。   林玉珍说的中心,是指海口市随军家属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很多随军家属看来,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构,而是一个温暖的家。   服务中心是海口市在2002年12月组建起来的。10年来,服务中心全力做好驻海口部队随军家属的各项社会保障和就业安置工作,努力为部队官兵解决后顾之忧。   2006年,该中心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单位”荣誉称号;2007年被全国双拥领导小组、民政部和总政治部评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今年“八一”节前夕,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该中心“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创新:解决军属就业全国首创   说起服务中心,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有加。   早些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随军家属可以安排到对口单位工作。进入1990年代,随着海南大特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劳动就业也开始了市场化。   但是,当许多随军家属来到海口时,却缺少相应的接收单位。这对她们的人生和事业带来了很多困惑:档案无处托管、工龄无法连续计算、养老保险和社保也断了线……更重要的是,许多随军家属原本有工作和收入,一下子都失去了。许多军嫂在心理上感觉空虚,觉得无依无靠,进而影响了家庭的和谐氛围。   海口市退休干部、原就业局局长黄基华回顾说,到2002年前后,海口市的随军家属已经有2000人左右。人数不多,但随军家属的安置问题很重要。他说:“能随军的,都是部队连营级、团级以上的军官。他们是部队的骨干。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军人更安心工作,也是稳定军心的重要手段。”他曾在部队从事人事工作多年,对此深有感触。   让随军家属工作、生活安稳幸福,也是军地各级领导的心愿。   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对此做出明确批示:“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始终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坚持特事特办、好事办好的原则,要举全市之力做好该项工作。”   海口市长冀文林亲自担任驻市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多次主持召开协调会,定期带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到部队专题调研、现场办公。海口市人社局、就业局的领导对中心的工作非常重视,带领中心的同志一起,多次深入驻市部队,与军警部队官兵进行座谈、调研。   正是在军地双方领导的共同关心下,海口市在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和劳动保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2002年12月,海口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第一家随军家属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隶属于海口市人力资源开发局。服务中心采取行政性计划安置、国有企业吸纳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再加上市场引导就业等办法,多形式、多渠道帮助驻海口部队随军家属实现就业。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另外,服务中心还负责随军家属人事劳动关系挂靠托管、人事档案管理、发放生活补贴等工作。“我们是把部队的情况和海南的特殊环境综合起来考量,尽力做好随军家属的服务工作。”黄基华说。   荣誉:军功章也有她的一半   自成立以来,服务中心每年办理进出中心手续近100人,发放生活补贴约1万人次,发放金额为140多万元。至今,共为1867名随军家属办理了人事劳动关系挂靠托管手续,为850人办理了转出手续。目前,在中心挂靠托管的随军家属共有1017人,共发放随军家属生活补贴61020人次,支付金额808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随军家属之前都有不错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为了支持配偶的工作,她们选择了放弃自己的事业。来到海口后,工作、生活都要重新适应。一个“随”字,已道出随军家属的漂泊、操劳、孤独等诸多不易。   随军往往意味着牺牲。8月1日,武警海南总队第二支队支队长闫德峰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姚学梅曾是万宁一家幼儿园在编美术教师。为了随军,她放弃了事业编来到海口,到幼儿园打工。她没有怨言,一直支持他的工作。2010年3月,姚学梅在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到海口市九小滨海校区当美术老师。   同年10月,我省遭遇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强降雨过程。驻海口各军警部队参加抗洪一马当先,冲锋在前。闫德峰当时任武警海口市支队参谋长,必须在一线指挥。“当天早上7时接到电话,1小时后到琼州大桥集合,发车到三江农场抢险。”闫德峰回忆,当时他只来得及给妻子打一个电话,然后是一夜奋战。第二天,他回到部队,没时间回家;然后又奉命前往罗豆农场……这样高强度的抗洪持续了整整一周。   在2010年11月召开的海口市防汛救灾表彰大会上,闫德峰所在的武警海口市支队获得防汛救灾先进集体称号,他也获得防汛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我们接到紧急任务外出工作是常事,家里就靠她了。很辛苦。但她对这样的事从来没有一句埋怨的话。她用自己的努力撑起了这个家,是我稳定的大后方。”闫德峰说,“所以,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   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许多随军家属看来,即便生活苦一点,也没有什么。但如何适应新的环境,重新被认可,却很重要。因此,许多随军家属就业意愿强烈。因为就业意味着更多地参与社会关系,实现自身价值。   为了摸清海口随军家属的生活家庭情况,服务中心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协调会,下部队走访调研,并多次邀请老师给随军家属传授创业、商业、家庭生活课程,受到随军家属的欢迎。服务中心,成了一座桥梁,帮她们更快地融入海口。   林玉珍是福建三明人,今年32岁。为了与丈夫团聚,2008年,林玉珍结束了手头红红火火的奶粉店生意来到海口,成为随军家属中的一员。来海南后,她先是重操旧业,开了家奶粉店,后来又打算开餐馆。   2010年5月,她参加了服务中心组织的为期10天的SYB创业培训。这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初始创业者设计的专门课程,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进行市场调查后,完成个人创业计划书。   “我做生意这些年,参加创业培训还是第一次。”她感到很新鲜,像海绵一样从培训课堂上汲取养分。   在收获知识之余,这次培训让她认识了一群良师益友。学成后她还获得了8万元的创业资金。加上之前的积蓄,她在海口东湖地段开了一家湘菜馆的加盟店,生意不错。今年4月,她又乘胜追击,在海口南宝路开了另一家餐馆,装修风格、菜品设计都由她拿主意。在她心里,这是第一个完全属于她的作品。“要是没有服务中心的帮助,我走不到这一步。”回想创业之路,林玉珍感慨地说。   服务中心负责人符毅告诉记者,除了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也很受随军家属欢迎。军嫂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培训项目,随报随学,学会为止。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军家属也想有一技之长。”   据统计,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共组织554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281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并根据相关政策按每名创业人员奖励2000元的标准,共给予128名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奖励资金25.4万元。   安置:让随军家属安居乐业   除了培训,服务中心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组织随军家属参加招聘会等形式,让随军家属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安居乐业。海口市人力资源开发局局长蔡向红说,随着劳动就业的日趋市场化,他们也在探索随军家属就业市场化的路子。   黄筱娟是一名湘妹子。她原本是湖南郴州某医院的一名美容整形科医生,2000年随军来到海口时人生地不熟,找工作也不顺利。一开始,她只能在海口的医院里打工,收入低、风险高、压力大,不稳定的工作让她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一度感到迷茫。“在湖南的时候,一个月最少能挣五六千元,多的时候有1万多元呢。有时候,我也会想,放弃那边的工作来海南值不值?”黄筱娟说,几番思想斗争,她还是认为应该支持丈夫的工作。   2005年,在服务中心组织的招聘会上,她成功应聘琼山二小的校医岗位。她说,“两个人能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在服务中心的指点和鼓励下,黄筱娟又在去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计划当一名心理卫生老师。她说:“服务中心就像我们随军家属的‘娘家’一样,永远是那么可亲可爱。”    据统计,截至目前,服务中心共为随军家属开发出120多个公益性岗位,并为40多名随军家属与海南职业科技学院、海口六龙巴士公司等单位进行面试洽谈和岗位对接。     (本报海口8月3日讯)   双拥,就当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我省是南海海防前哨,随军家属的就业和社保等工作相应较为繁重,然而海口市随军家属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迎难而上,10年来努力为军警部队官兵家属解决就业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海口市双拥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10年前,海口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随军家属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走在了其他城市前边。海口市领导明确要求,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始终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坚持特事特办、好事办好的原则,要举全市之力做好该项工作。随军家属工作,也确实被作为构建和谐海口的重要举措,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成为军人的配偶,已经为国防作出了贡献。而一部分家属为了配合部队的需要随军来到海口,放弃了原有工作。而在陌生的环境中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又谈何容易,因此,“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要求合情合理。军嫂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军人的家庭才会和睦稳定,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军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国防事业之中。军嫂的就业安置工作,说到底是为国防建设服务,值得付出精力与心血。   仅有3个人的海口市军属劳动社保服务中心,为1000多名军属提供了服务,不带着一份对随军家属和国防事业的深情去做是做不好的。应该说,这份情意是中心多年来创新方式、多渠道多手段帮助军嫂就业的精神力量。同时,中心促请海口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使随军家属工作日益制度化、人性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双拥工作中加以借鉴。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中国新闻综合
   第005版:财经新闻综合
   第006版:世界新闻时局
   第007版:世界新闻社会
   第008版:娱乐新闻综合
   第009版:奥运会特刊
   第010版:铿锵中国
   第012版:观澜伦敦
我省拟安排5万亩土地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为了军功章的另一半
林下经济富农家
上半年近两千艘渔船投保
中国军团 夺金20枚
航天旅游文化配套项目10月开建
埃及新内阁 这家不好当
“好奇”号火星车 后天登陆火星
我省上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从安南辞职看叙利亚危机对地区影响
李宪生赴台考察农业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