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哪来的活力”调研组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海南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坚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理念,持续优化民企发展环境,推动民企提振信心、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海南民企深度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重要支撑力量。此次调研先后联系了20余家海南民企,最终选择样本企业10家。调研发现,海南民企呈现“量”“质”齐升、科研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外贸主体地位持续巩固、第三产业分布较集中等特点,背后原因包括政策红利释放、要素保障强化等,但仍面临一些制约发展的挑战。据此,调研组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金融支持民企长效机制等建议。
一、海南民企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过去5年,我省新增经营主体超过之前30年总和,其中绝大多数为民营经营主体,撑起全省经济“半壁江山”。截至2023年10月,我省实有经营主体350.7万户,其中民营经营主体342.9万户,占比达97.78%。
我省民营经营主体主要由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组成,规模小、总量大。分行业看,集中分布在第三产业;分地区看,海口、三亚等市县增速迅猛。
(一)民营经济“量”“质”齐升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设立民营经营主体117.99万户,占全省新设立经营主体的98.8%;民营经济税收收入839.57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80.2%;民营经济增加值3191.03亿元,占全省同期GDP的60.5%。
从“2022海南民营企业50强”入选情况看,与前一年相比,我省民企50强入围门槛大幅提升,利润水平同比增长超两成,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研发费用明显增加,说明我省民营经济企业规模的“量”、产业发展的“质”、高质量发展的“能”正同步增长。
这一过程中,我省涌现出一批实绩显著、贡献突出,在行业内拥有相当话语权的“明星”民企。如:金盘科技接连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实现我省单项冠军零的突破;现代集团近几年大力度布局航天产业,见证并参与了海南首颗商业卫星“文昌超算一号”发射成功,打造的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已投入运营。
(二)集中分布在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我省民营经营主体分布最集中的产业,占比超90%。具体到行业而言,以下领域分布最为集中: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
(三)科研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2023海南省企业100强中,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八家为民企,均超亿元。我省民营经济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部分优势领域开始进入技术前沿并加速突破。如:飞行者科技解决无人机智能控制系统“卡脖子”的问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葫芦娃药业先后成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儿药南药联合开发实验室,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四)外贸主体地位持续巩固
海南民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共建“一带一路”的热情持续升温。据海口海关数据统计,民企是海南对外货物贸易的最大主体,全省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超九成为民企。今年前三季度,海南民营企业进出口932.4亿元,同比增长37.3%,在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4.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6.8个百分点。如:澳斯卡粮油从加拿大、巴西等多个国家,成吨进口菜籽、大豆等生产原材料,截至今年8月,该企业今年外贸总额已突破16亿元;立昇净水业务范围覆盖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菲律宾、意大利、柬埔寨等国家。
(五)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自2021年9月“万企兴万村”海南行动启动以来,我省民企通过产业、就业、消费、智力和公益捐赠等多种渠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展现海南民企担当。截至目前,全省今年已有1145家民营企业参加“万企兴万村”海南行动,参与“兴村项目”1649个,涉及“兴村”1139个、累计投入经营类项目资金197.46亿元。如:海南东方兆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2022年投身乡村振兴以来,累计投资2.1亿元,创设就业岗位400余个,帮助30余个村集体实现增收。
二、海南民企活力从哪里来
海南民企加快发展壮大,发展活力主要来源于自贸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要素保障强化、政务服务效能提升、重视科技创新等因素。
(一)政策红利释放
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是吸引不少民企投资、落户海南的最大因素。过去几年,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的180多项政策文件相继落地生效,大量民企成为政策首单业务体验者,率先享受到政策红利。如:2021年7月23日,澳斯卡粮油在项目主生产线投料生产的第四天,就享受到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成为海南首家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
(二)市场机遇广阔
调研发现,发展活力较好的民企,选择的赛道大多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顺应时代发展,紧跟政策导向,与当地禀赋条件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如:生物医药产业是海南自贸港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产业,利好政策不断倾斜、产业集群成势,为华熙生物、葫芦娃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信心;智慧城市建设催生出大量算力基础设施需求,为浪潮公司等信息技术型企业带来了广阔市场机遇。
(三)要素保障强化
在强化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要素供给保障方面,海南供给能力更足、供给方式更优、供给渠道更多。如:海南上线“土地超市”平台后,齐鲁制药通过这一平台快速拿地,从了解土地信息到拍地、拿到不动产权证,总用时不到三个月。新锐恒丰于2022年年底抵押还未商业化的种质资源品种权,获得贷款50万元,有效破解种业企业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投资强度高、缺少抵押物的融资难题。
(四)政务服务提升
近年来海南各地各部门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推动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有需必应、无事不扰”,为民营经济营造了一个更宽松、便捷、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如:得益于海南、海口各级政府部门及园区的“店小二”式服务,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从破土动工到建成开园,前后仅隔630天。
(五)夯实创新之基
调研发现,凡是经营状况较好的制造类民企,研发投入基本不会低。譬如,飞行者科技今年的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110%、15%;立昇净水每年研发投入至少3000万元,占公司经营总成本7%-8%;云海粤林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均不低于运营成本的10%。
此外,许多规模不大的民企,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关键在于将产品做到极致,在细分领域锻造出竞争优势。如:立昇净水30年来一直专注于超滤膜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开发高性能超滤膜并达到产业化生产的大型超滤膜及其组件供应商之一。
(六)经营策略灵活
为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民企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越来越多,包括市场营销策略更灵活、内部组织架构更优化、产品生态再升级等。如:海南万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海南省农垦建工合资设立海南农垦建工第一公司,整合民企、国企优质资源,进行组织共建、人才共培、项目共谋、创新共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飞行者科技不仅打造无人机产品,更塑造产品生态,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形成更强的用户黏性。
(七)其他组织助力
相较于“单打独斗”,不少企业更愿意“抱团取暖”,这一过程中,商协会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如:海南温州商会根据会员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设立农牧行业委员会、灯饰行业委员会等15个部委,助力会员企业资源共享、置换,为会员企业提供金融、法律等多种服务。
三、海南民企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涉企政策精准度和适用性
1.围绕岛屿经济体特征,打造链式政策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经伟认为,海南岛屿经济体的特点,决定了其产业发展路径与内陆省份及沿海地区具有差异性。海南自贸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紧扣岛屿型经济体的特点,围绕自贸港的产业链发展需求“量身定制”,做到“一链一策”。
2.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受访企业普遍建议,围绕科创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创新需求和发展实际,加强精准化、差异化的政策供给,尤其需强化源头培育,对初步具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础的,逐一上门调研,制定全方位的个性化辅导方案,全力挖潜扩容。
3.柔性引才打造“人才飞地”。立昇净水董事长陈良刚建议,可打破地域论、归属权以及人事关系限制等条条框框,采取招聘、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等柔性引才的形式,让高层次人才在不调动工作关系、不迁移户口的前提下,直接向聘任单位提供相关智力服务、技术劳务,探索建立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机制。
4.完善配套细则,明确政策执行标准。陈经伟建议,制定相关涉企政策时,可配套出台更细的执行标准和指导措施。对于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根据企业反馈意见与实施情况,适时进行修订补充。
(二)探索民企营商环境治理新路径
1.构建与民企特征相适应的营商环境改善机制。省优化营商环境咨询监督委员会委员廖强认为,海南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实践中,要着重考虑民营经济是海南经济“基本盘中的基本盘”这一省情。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市场准入许可、资源要素获取、生产销售经营、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2.明确政企边界,减少行政干扰。政府应坚持源头管理,精简检查事项,基于关联检查事项的“一件事”集成实施联合协作检查;推进“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等精准执法模式,提高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杜绝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
3.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专家建议,加快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的建设,实现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各种生产要素;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定期推出市场干预行为负面清单,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
4.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受访企业普遍建议,要加大对民企承诺事项的履约兑现力度,对因形势变化导致承诺不能按期兑现的,及时制定可行的替代方案。要以政府诚信的提升稳定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预期,既激励守信也惩戒失信。
(三)构建金融支持民企长效机制
1.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部分民企单体信用资质较弱,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将民营小微企业嵌入整体产业链供应链,有助于部分解决民企信用评级较低、无抵押物等难题,进一步提高民企融资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
2.加强涉企数据共享应用。专家建议,可充分发挥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作用,实现企业纳税、不动产、公积金、社保等涉企数据对接,依法对相关金融机构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切实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难的问题。
(四)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提升民企合规经营理念。当前,部分民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仍然存在产权不清晰、产权结构不合理、企业治理不规范、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成为其融资难、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建议进一步提升民企合规经营理念,将事前预防作为民企合规建设与合规管理的新抓手,增强企业内部腐败治理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建立容错纠错包容失败机制,在社会面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
【“哪来的活力”系列调研报告(民企篇)简版】
总策划:牛晓民
统筹:曹健 周元 蔡潇
执笔人:李梦瑶 曹马志 姚皓
本版手绘/陈海冰 制图/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