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梦瑶
尝完马来西亚的咖啡,又吃上几口希腊的橄榄果,还不忘跑去南非的展位前品上一杯红酒……12月15日一大早,第26届冬交会现场,海口市民吴女士拉上“囤货”的小推车,一路逛吃开启“海淘”模式。
不出国就能一站式“赏全球”,今年的冬交会,“国际范”十足。
从全球尖货集聚到国际友人赴会,再到日渐与国际接轨的办展水平,立足全球大视野的冬交会,正持续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开拓“全球农人”共赢新局面。
一杯咖啡“链”世界
你喜欢喝什么样的咖啡?
是罗布斯塔豆还是阿拉比卡豆?是本土咖啡,还是来自东南亚、南美洲或非洲产区?不管是什么答案,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咖啡香弥漫在冬交会现场,你总能挑到最对味的那杯。
对于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同台竞技这件事,“兴隆咖啡”“福山咖啡”等一众海南咖啡品牌,丝毫不怯场。相反,一杯咖啡串起的产业链,正给不同国家的人带去共同语言与机遇。
当天在冬交会上发布的《2023年海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随着海南咖啡加工能力的提升,我省咖啡贸易进出口稳定增长,并表现出进口来源国丰富化和进口数量持续增长的趋势。
“我们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举措,持续提高展会国际化程度,大力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交融互通。”正如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何琼妹所说,海南希望将冬交会打造成深化国际国内农业交流合作的靓丽名片。
一方展馆“赏”全球
除了喝咖啡,在冬交会,“赏味”全球还有很多种打开方式。
土耳其的葡萄干、越南的燕窝、巴基斯坦的茶叶……相较去年,本届冬交会展览总面积再添1万平方米,8万平方米的展馆如同巨型秀场,让一站式“赏味”全球得以成为现实。
为了让“一站式”变得更具象,今年冬交会还特地新增了国际优品馆,26个国家以及60名行业国际组织代表参会参展,携带包含瓜果蔬菜、粮油、茶叶、咖啡、畜牧、水产等各种品类。
“赏”,既可以用嘴巴,也能透过眼睛。
将后厨搬到会场,太平洋岛国联合馆现场表演金枪鱼开鱼秀,吸引“吃货”纷纷围聚;在柬埔寨展馆“WELCOME TO CAMBODIA”(欢迎来到柬埔寨)的醒目标语下,一本本展示柬埔寨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旅游宣传册被分发到观展人手里……
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参展商们,在一方天地内,竞相用最鲜明、最独特的元素与符号,展示与传播着自己的形象与文化。从这个层面而言,冬交会的“交”,既是“交易”更是“交流”。
一场展会“汇”宾朋
从2006年由“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到2012年首次设立国际馆,再到今年首设主宾国、增设国际优品馆……回首过往不难发现,冬交会一直持续释放着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
接收到“信号”的外国友人,不仅一年比一年多,也越来越捧场。
作为今年冬交会的主宾国,柬埔寨将传统风格建筑搬到会场,搭建起260平方米的大展台。“非常感谢海南省邀请柬埔寨参加此次冬交会,我们带来了大米、芒果、咖啡等产品,相信本次展会将对我们的贸易和农业发展带来帮助。”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国务秘书西恩·文汉说。
除了参展内容越来越丰富,“朋友圈”的分量也越来越足。
本届冬交会,相关参会国家和行业国际组织人员的级别普遍较高,包括多名部长级官员和大使,体现了相关国家对冬交会的高度重视。此外,希腊、匈牙利、塞尔维亚、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也广泛参与。
冬交会的“磁力”为何越来越足?
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的这番话,给出答案:“冬交会是我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热带农业展会,为促进我国同热带国家和地区农业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热带农产品展示展销、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无疑,已经26岁的冬交会,依旧是“全球农人”加强热带农业合作交流的理想舞台。
(本报海口12月15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