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易宗平
12月18日,是海口市秀英区居民柯某到附近一家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利用冬闲时间到公司打工,可以多增加一份收入。”他说,“家里刚出售了一批农产品,今年收入还不错。”
尽管右手有残疾,但身残志坚的柯某与家人利用承包地,分季节种植多种农作物。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种植阶段,购买农资用品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前些年,柯某家里并没有足够的积蓄。正当他与家人发愁时,我省就业创业与信贷部门在走访中了解了他家的困难,于是建议他申报创业担保贷款发展生产。
“党的政策好,干起来有奔头。”柯某说,“两次创业担保贷款,给我家发展农业生产帮了大忙。”
第一次申报创业担保贷款,是2019年6月。“那时候我申报了1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很快就到位了。”他回忆道,首次贷款,让他家的20亩承包地及时有了农资用品,当年就获得了丰收,第二年的收成让全家按期还清了那笔贷款。
第二次申报创业担保贷款,是2021年7月。由于第一次的创业担保贷款及时还清,柯某的信用等级有了提升。“第二次我贷了2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发展生产更有底气了。”他介绍,除了种植原有的承包地,他还租赁了周边10亩农田,分季节种植玉米、西瓜、豆角、白萝卜、西红柿等农作物。
“除了有创业担保贷款,政府部门和村里组织收购商上门收购,也让我们销售农产品更便利。”柯某感慨道。
近段时间,柯某家今年最后一批农产品销售完毕,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元。这让他干劲更足,在当地就业部门支持下,他利用农闲时间在离家不远的公司找了一份工作。
“明年我还清第二笔创业担保贷款后,打算继续申报,提高资金周转能力,种植更多高产高效的农作物。”展望新的一年,柯某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海口12月1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