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车!”近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办公楼前,白沙生态资源资产数字运行平台(以下简称两山平台)首笔蜂蜜订单陆续发货交付,成交价490万余元。
“发车!”在白沙打安镇合水村兰花种植基地,一束束文心兰鲜切花被运到海口,经由空运发往东南亚国家。这是白沙鲜切花首次走出国门。
白沙优质生态产品正源源不断地驶出热带雨林“聚宝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益。
论经济发展起点,白沙不算优越。生态资源充足,但开发利用较为薄弱。
论发展,这里值得期待。2021年依托海南首个县域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优势,次年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两山平台。如今,白沙初步打通了生态“资源-资产-资本”有效转化通道,入选海南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推动“两山”转化向纵深发展。
打造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
算清自然资源资产这本“明白账”
日前,白沙牙叉镇方平村一处陈旧楼房庭院,摇身一变成了金线莲培苗种植基地。规模不大,占地面积仅50亩,但意义非凡。
这是该县两山平台促成政企“牵手”的一个生动实例。该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底以来,他在两山平台上相中了这块地,经过与牙叉镇等协商,并以第三方评估价格为基础达成租赁协议,很快实现了落地投产。
“牵手”成功的关键在于“清晰”。打开白沙两山平台的网络链接,每个乡镇的山、水、林、田、文化等资源一目了然,企业找项目就像网络购物一样便捷。
而梳理这份自然资源家底,无疑是一项涉及领域广、要求高、难度大的复杂系统工程。白沙如何一步步先行先试、攻坚克难?
据了解,为了把这一项全新改革任务完成好,白沙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做好两山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将该项工作纳入“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中的揭榜挂帅项目,由县委主要负责人揭榜挂帅,有力整合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资源和力量,打通工作中的堵点难点。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白沙县委注重借鉴经验,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赴省外学习,确保了两山平台建设的扎实推进。
两山平台的建设还离不开省级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各厅局多次赴白沙开展调研,引导创新方向,给予政策指导、业务帮扶和资源倾斜,为两山平台建设提供支持指导;省环科院(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研究中心)与白沙乡村振兴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从“出本子”到“出点子”“建平台”,围绕生态产品交易系统建设、生态产品品牌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智库支撑……
在“省级指导+智库支撑+市县落地”的推进方式下,作为白沙两山平台运营方,白沙县乡村振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线上平台,联通12个协同部门、11个乡镇,形成“三张清单一张底图”1.0版本,实现资源资产线上收储、线上查询、线上招商一体化发展。另外,该县构建了“两山”数据管理平台和应用场景和自然资源暨生态数字化智能核算平台,通过现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果和森林二调成果,与技术单位联合对县内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自然资源进行价值量评估,形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让自然资源资产这笔账“看得清”“算得明”。
下一步,白沙将持续推进资源摸底和完善平台建设工作。在现有收储登记和资源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接入海南省土地超市、海易办等省级服务平台,加大优质资源资产包的宣传推介力度,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和项目转化成功率。
完善配套投融资服务
用好资源转化的“催化剂”
一套全新的资源整合利用平台,意味着一种发展的新范式。
比方说,在招商引资上,两山平台的项目中储备的生态资源既可以化零为整,拉动大投资、大项目,也可以聚焦单个点位,打造“小而美”的项目。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收储登记771项生态资源,形成招商项目31个。其中,既有像金线莲培苗种植基地这种50亩的项目,也有青松乡869亩山兰稻种植等大面积的转化项目;既能打造简约的乡村民宿、研学点,又能引进上海泰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金波乡谋划高端民宿集群产业等。
与之相对应的,白沙加大资源整合利用和招商力度,以“成熟一个、打造一个”的方式,将具有优质生态产品开发潜力的生态资源推向市场,通过供需精准匹配,为社会资本了解白沙资源开发条件和开发潜力、参与生态产品开发提供便利和保障,让平台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这一特性也有助于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国有闲置资产和农垦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据悉,白沙正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资源资产清单内容,全面收集登记全县各乡镇、国有企业及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建设项目等闲置国有资产。计划推出入股参股、租赁运营等多种方式,规范化管理58宗闲置国有资产,引入专业第三方企业对新高峰村共享农庄和白沙县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进行品牌化管理和运营,引入企业在白准村打造农耕研学基地等。
如果说招商引资是加速生态价值转换的“催化剂”,绿色金融则称得上是撬动生态资本、释放生态红利的杠杆。据白沙黎族自治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农林旅等产业经营主体由于生产经营资料难以获得银行授信融资,造成企业资源沉淀,投资乏力,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白沙两山平台自成立以来,就针对这一痛点,与商业银行反复磋商,将银行端口有效融入两山平台金融服务模块,开发“两山贷”“生态贷”等金融产品,为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零抵押、无担保,只要通过生态价值核算量,就可以拿300亩的项目争取50万元贷款。”今年8月,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靠着这场“及时雨”,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的燃眉之急,还扩种了百余亩新品红托竹荪。截至目前,该企业已在白沙青松乡打造各类菌菇种植基地近8000亩,参与项目的村集体可按协议获得分红,周边村民每年预计还可从中挣得1300万元务工费。
生态价值实现的场所,并不在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的大都市,而在远离烟火、地处偏远的深山中。因此,在完善投融资等软服务的同时,白沙还对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要求,积极推动白沙至什运高速公路建设、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建设;完善林区道路、供电、饮水、防火、管护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
挖掘多元化生态产品
创造“可变现”的生态价值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实现两山平台这一目标,落脚点就在产品,具体地说,是生态资源的产品化。
其中,有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农产品:清新爽口的绿茶、浓郁醇厚的咖啡、酸甜多汁的红心橙……如今,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称“白沙良食”——近年来,白沙聚焦热带雨林,做优生态农业,并将一系列标志性的产品,如白沙绿茶、白沙咖啡、白沙百香果、白沙地瓜、白沙蜂蜜、白沙红心橙、白沙山兰米、白沙紫玉淮山等,纳入“白沙良食”区域公用品牌的阵容当中。并以“白沙良食”作为“两山”转化先行先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大抓手,依托两山平台加强公用品牌管理,建设“白沙良食”区域公用品牌数字化平台。
截至目前,白沙成功申报19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资质认证,“白沙山兰米”被纳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形成生态优势鲜明、黎苗文化特色浓郁的特色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提高销售率,实现“点绿成金”。
循着这一思路,白沙两山平台还“上架”了牙叉镇金线莲产业、金波乡生态循环农业、金波乡闲置厂房、牙叉镇茶博园、南开乡大叶茶等产品。据白沙黎族自治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计划发挥两山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政府牵手企业,带动村集体发展林下经济;另外,做好油茶产业规划,推动油茶产业入图落地,充分利用橡胶林“宽行窄株”良种良法种植模式优势,加强油茶种苗优选、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和油茶加工产业发展,推动白沙油茶产业面积扩大、链条延伸、效益提高。
更长远地看,白沙计划以两山平台为载体,强化对生态资源的整合配置、开发运营,探索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健康经济。在一产上,以发展精致农业、智慧农业为目标,打造有机茶、牛油果、红心橙等绿色有机、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在二产上,做好南药、黎药加工和产品研发,以及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优质水资源为原料的健康产品加工文章;在三产上,加快培育“大健康+休闲旅居”康养体验、“大健康+大自然”热带雨林体验、“大健康+民族地区”黎苗文化体验、“大健康+中医药特色”南药疗养体验、“大健康+健身养生”运动体验等舒服养生的健康旅游业态,推动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健康经济格局。
有的产品“看不见”,但价值实实在在。森林碳汇就是其中之一。在产品开发上,白沙已获得初步成效,推出首单海南林业碳汇、全省首个茶叶碳标签、全省首个将橡胶林纳入碳汇试点项目等。“我们还要继续加强探索实践,既要加强技术和模式创新,争取在‘两山’转化上实现更多‘首单’经验;还要让‘首单’变成‘量单’,让探索的‘盆景’变成成果的‘森林’。”白沙黎族自治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撰文/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