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统筹推进山兰稻产业链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琼中:小稻米“链”出好“钱景”
琼中上安乡南万村干部群众联手收割山兰稻。茂金 摄
琼中和平镇山兰稻乡村音乐节现场。方山 摄
俯瞰琼中上安乡南万村。式伟 摄
琼中海南山栏酒庄公司推出中高端发酵型米酒。方山 摄

  初冬时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依然木叶飘香,温暖如春,孕育着希望与生机。

  连日来,5000多亩山兰稻陆续进入收获期。金黄色的稻田犹如织毯,赋予土地一种细密而踏实的触感。人们走进田间,或埋头割稻,或放声高歌,感受这份沉甸甸的喜悦。

  从单家独户种植到订单式带动集体种植,从传统耕种到科学耕种,从单一农业链到打通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再到延伸产业链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琼中以推动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抓手,不断延伸山兰稻产业链,做大酒水加工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攻关,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推动产业链价值跃升,绘就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振兴“丰景”。

  抓种植   坚持高位推动,实现山兰稻扩产

  近日,走进琼中上安乡南万村,只见山脚下、缓坡上,一株株山兰稻穗渐染金黄,压弯了稻秆。近1年来,该村积极推动山兰稻复耕,如今300多亩稻田喜迎丰收。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近年来,由于山兰稻抽穗期鸟害严重,群众不得不日夜值守田埂,加之产品收益低,山兰稻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少。2022年8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陈林川得知这一情况后,联合村“两委”,通过为村民买防鸟网,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党员带头种植等方式,带动群众复耕。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服务到哪里——今年以来,琼中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构建“1+3+1”山兰稻作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山兰稻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据介绍,“1+3+1”中第一个“1”,指的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琼中把山兰稻产业链转型升级作为县乡(镇)村“一把手”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同时,该县成立山兰稻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县领导具体负责、责任单位跟进实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此外,“3”指的是制定出台《山兰稻全产业链发展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等3套保护方案;另一个 “1”即构建一套“驻点乡镇领导包村、驻点干部包组、村干部包片”的运作机制,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动员组织群众、种植大户,承包撂荒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

  此外,琼中采用保险等金融手段,保障企业和群众收入,激发种植积极性。 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县各乡镇完成山兰稻播种面积合计5543.36亩。

  抓加工   培育龙头企业,放大生产效益

  将海南黎族传统酿酒工艺,白酒的稻米蒸煮经验,法国葡萄酒、捷克啤酒和日本清酒的酿造技术相融合,会得到怎样的美酒佳酿?琼中海南山栏酒庄公司给出了答案。

  经过历时6年的研发,2021年,公司打磨出一款中高端发酵型米酒“拙酎”。此酒一经推出,便入驻了省内五星级酒店和高级酒坊,在消博会、博鳌亚洲论坛等活动上频频亮相,获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关注。2022年公司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带动琼中山兰稻及其附加产品总产值再创新高。

  “今年,我们改造了灌装流水线,进一步延长了酒的保质期和货架期,意味着这款酒有了远销海外的可能。”公司负责人曾凡华说,目前他们正在办理出口许可,“销路扩大了,产能要尽快跟上。”

  为助力企业发展,琼中采取县委主要负责人主导,各部门联动的方式,推动建立“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散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奖补政策,广泛发动百姓种植生产山兰酒专用的紫米山兰稻。并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申请“科创贷”等贷款产品,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00万元,支持企业用于采购山兰酒酿造原材料、厂房生产设备等,提升山兰酒生产加工能力。

  扶持龙头企业只是一个开端。琼中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称,未来该县将加大山兰酒糟衍生品研发力度,融合山兰酒悠久文化和巧克力制造工艺、面膜制造工艺,探索制造酒心巧克力、酒糟面膜等山兰酒系列特色产品,让更多山兰稻及其加工产品实现精彩“出圈”。

  抓科研   深化县校合作,促进产能提升

  在琼中中平镇思河墟,有一片特殊的山兰稻田。这里不喷洒驱虫药,取而代之的是在田埂上种植五颜六色的杀虫植物,美观又环保。还有些稻谷长在小小的方格里,被做上了标记。

  “这是我们的试验田。”稻田的负责人胡桂兰说,近些年,她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试验,采取低碳环保无污染的种植方式,进一步提升山兰稻的产量与品质。

  近些年, 越来越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琼中山兰稻实现“双向奔赴”。琼中充分利用“一乡(镇)一名研究生”订单式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培养计划,深化县校合作,开展以山兰稻(粮食作物发展)为主题的科学研究,加强山兰稻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县域山兰稻资源种群分布情况。中国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还选派3名研究生常驻琼中,协助开展山兰稻性状研究等科研项目攻关,助力琼中山兰稻全产业链发展。

  眼下,科研成果接连涌现:琼中建立全省首个山兰稻社区种子库,强化对山兰稻种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合作,建立山兰稻选种育种基地,对品种使用提纯复壮等技术进行改良,成功培育山兰稻品种11种,收集山兰稻品种27种,其中民间品种20种,科研机构自主研发品种7种。

  今年,琼中县政府与企业投入500万元,用于山兰稻特色品种评价和筛选、选种育种基地及示范景观区建设等,接下来将努力发掘山兰稻优异种质与基因资源,探索改良山兰稻口感、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筛选和选育适合于食用、酿酒的山兰稻新品系,为发展山兰稻全产业链打造提供坚实支撑。

  抓融合

  培育文旅业态,

  推动三产融合

  漫步于茅草屋之间,感受花坛中的山兰稻美景,品尝特色美食、感受黎风苗韵……近日,琼中山兰稻作文化集市在琼中营根镇正式开业,在市民游客间迅速刮起了一阵“最炫民族风”。

  “一碗山兰饭,一杯山兰酒,黎家处处山兰香”,从广泛流传的民间谚语间,足以窥见人们对山兰稻的喜爱。

  山兰稻从不只是填饱口腹的粮食。在漫长的农耕生产中,琼中形成了涵盖节庆、习俗、歌谣、舞蹈、饮食文化的山兰稻作文化系统,现如今成为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对增加遗产地农业的文化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许多乡村已迈出了文旅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比如,南万村整合连片地块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打造山兰稻示范景观区,计划整合闲置资产,打造集歌舞、黎锦苗绣教学和山兰稻景观示范区参观等“学玩体验”一体化的研学教育基地。另外,和平镇堑对村以百亩山兰稻田为舞台,接连举办3场乡村音乐节。

  “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山兰稻的文旅价值。”琼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钟祥宥介绍称,未来将通过举办琼中山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论坛等文化活动,谋划建设琼中山兰稻作农耕博物馆建设示范点等方式,将山兰稻示范景观区打造集农业文化遗产风情体验、景观游乐、民俗文化鉴赏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开展山兰稻进课堂、种植收获稻米体验、宣传稻作文化的主题活动,邀请科研机构及大中小学校师生前来开展科普教育、生态研学等活动,扩大山兰稻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山兰稻作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撰文/曾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3版:关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通车
   第004版:关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通车
   第005版:关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通车
   第006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7版: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第008版:我家这一年回望2023
   第009版:民生新闻
   第010版:潮起天涯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中国新闻
   第013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4版:专题
   第015版:专题
   第016版:广告
琼中:小稻米“链”出好“钱景”
琼中:促进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