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燕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海南“两山”转化实践成效时,用了多个“首”字,如首笔GEP贷、首单蓝碳交易落地、首个6万吨碳捕集项目开工,彰显出海南在“两山”转化机制上的探索与突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如何将之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海南自贸港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首单”“首笔”“首个”为海南探索“两山”转化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路径,也再次说明,良好的生态不仅可以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还可以直接转化成贷款、现金、项目,变现为经济效益。
“首单”“首笔”开了好头,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还需持续探索、拓宽“两山”转化的路径,让更多人看到良好生态蕴含的经济社会价值,激发起爱绿护绿的内生动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就需要从“首单”“首笔”中总结、推广经验,扩宽应用领域,将“首单”“首笔”变成“多单”“多笔”,让生态产品“变成钱”“引来钱”。
让“首单”变成“多单”,需用好GEP核算这把“金钥匙”。简单来说,GEP就是为绿水青山合理“定价”。白沙“GEP贷”之所以能成功,关键还在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GEP贷”提供担保;万宁蓝碳交易能够落地,也是因为万宁小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具有变现的价值。可见,只有进一步探索GEP核算在生态保护、绿色金融、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等多领域的应用实践,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先行先试,才能加快生态产品“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进程,让绿水青山体现金山银山的价值。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让“首单”变“多单”,需落到产业培育上,进一步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白沙“两山”平台完成招商引资项目超过2000万元,五指山水满乡发展生态立体循环农业带领农民增产增收,三亚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让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充分说明,做好“转化”文章,关键是在产业化上下功夫。金山银山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守来的,要动脑筋、花力气,努力让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只有抓住本地特色优势资源,优化产业链条,将美丽生态融进魅力产业中,才能既推动经济发展,又保护生态环境,进而改善村民生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期待在“首笔”“首单”的示范效应下,各地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拓展出更多“两山”转化新思路、新举措,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