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媛艳
“起鱼!”1月29日,随着工作人员方炳宏一声吆喝,吊钩缓缓上台,硕大的吊网内鲜活的金鲳鱼活蹦乱跳,一吊重达2000斤以上,丰收的景象就在眼前。
“从去年12月首次捕捞至今,已销售了100多万斤,这批鱼350万斤预计今年4月可以卖完。”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黎碧兴兴奋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崖州湾海域首批深海养殖海鱼一经上市备受欢迎,目前每斤21元的收购价供不应求。
三亚加快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2023年挂牌出让了4300亩崖州湾网箱养殖用海项目海域使用权,随后三亚崖州湾农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先后在该海域投放网箱布局深海养殖市场。经过半年的精心饲养,如今首批海鱼陆续上市。
“崖州湾海域海水温度适宜、水质好,特别适合金鲳鱼生长。我们租用2100亩海域投放了64口网箱,4个月左右鱼儿就能长到1斤,每口网箱产量可达10万斤,商品鱼长速快、肤色金黄、食用口感好。”黎碧兴透露,首次试产成功后,今年还将计划满产运行,力争年产量达到800万斤。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黎碧兴跟记者分享起“销售经”,“春节前,2斤以上的商品鱼在东北市场受欢迎,粤、沪等地的市场则对1斤左右的商品鱼需求量大,每天还向本地市场供应3000斤至8000斤不等的鲜鱼。”
企业经营取得开门红,当地村庄也是受益者。“今年全村的居民医保费都是由村里集中缴纳,费用从我们与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的分红中支付。”三亚崖州区乾隆村党总支部书记陈汉华说,由于看好崖州湾深海养殖产业,该村投入1600万元与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每年将获得96万元的固定分红,不少村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工作机会。
“一条鱼”到底能带动多高产值的产业链?深耕崖州湾优良的海洋资源,各方都在探索。
“企业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注册企业,积极与入园的海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探索选育更多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金鲳鱼新品种,并在热带海水鱼类种苗繁育和石斑鱼深水网箱养殖等方面开展新项目。”黎碧兴说。
乾隆村是传统渔村,也在向“蓝色经济”要发展活力。“崖州湾深海养殖的网箱里野生小杂鱼多,三亚作为旅游城市客源多,发挥比较优势,我们准备和企业谋划在24个网箱上建设休闲海钓平台,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探索开展金鲳鱼淡盐加工,让更丰富的金鲳鱼产品供给市场。”陈汉华透露。
三亚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一睿表示,该区聚焦渔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构建“渔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政策支撑保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深远海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沿海村庄与养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区城融合全力推动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本报三亚1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