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懿
“还有最后一家烧烤店没有巡查。”连日来,每到凌晨1时,由澄迈县生态环境局、市监局、综合执法局组成的检查队伍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检查,为大气污染防治盯紧每个关口。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澄迈就这样“抠”出了一个个蓝天。去年该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较2022年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首次实现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主要污染物指标整体向好,在全省各市县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显著提升,综合指数同比变化率位居全省第二。
“在‘蓝天保卫战’中,‘抠’是必须掌握的战斗技能,通过建章立制、数字智治、重点攻坚等组合拳,努力实现一天一天进步,0.1微克、0.1微克突破。”澄迈县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表示,2023年以来,澄迈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先后印发实施各类行动方案和督查交办工作办法,并持续开展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专项检查,通过一系列大气污染治本措施,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降低,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数字智治 | 从一捆秸秆看防控速度
“嘟嘟嘟……”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从澄迈县秸秆禁烧智能监控系统发出,福山镇荣儒村出现了火情。
10分钟后,该村的网格员便接到指令,与村干部一起前往事发地。与此同时,澄迈县生态环境局巡查专班立即赶往现场,操控无人机核实火情。
而在澄迈县秸秆焚烧智能监控显示屏上,系统报警点位小面积焚烧秸秆留下的黑斑清晰可见,火点处还在冒着青烟。
全县安装设置90个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立即识别、报警、处置…近年来,澄迈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努力打造全量感知、精准研判、多跨协同、闭环管理的大气治理新模式,数字智治已成为强化监管质效的重要手段。
海南日报记者在该监控中心看到,占据整面墙大小的监控电子屏,工作人员可以轻松控制影像大小远近,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画面细节,大到一栋建筑、一片田地,小到一个人、一台农机。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或多或少地操心秸秆处理问题。如今有了秸秆禁烧智能监控系统,处置效率事半功倍。”澄迈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秸秆燃烧是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有焚烧秸秆、垃圾情况,监控平台系统会自动报警,快速锁定具体区域位置。工作人员会拿起手机,通过预警端通知火点所在的乡镇、村(社区)等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及时制止焚烧行为,扑灭火点,并立即翻耕处置,避免造成大气污染。
监管前移 | 从一次“体检”看服务温度
近日,华能海口电厂的烟气取样平台,来了一群“神秘人”拿着“神秘仪器”记录。
“我们是来给企业‘体检的’。”澄迈县生态环境局驻老城工作组九级管理科员谢德武告诉记者,通过烟气采样器的操作,可检测企业废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否超标。
如何让监管更高效?澄迈县生态环境局创新监管模式,该局组建党员突击队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环保“体检”。
“哪怕是一点点的数据变化,都要详细记录,一点点‘抠’细节‘抠’数值,才能将‘体检’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该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每次环保“体检”基本围绕水、气、危废、应急预案及自行监测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等于一次性给企业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通过一次体检,开展整体评估,这样的服务也颇受企业欢迎。
“这些问题都很专业,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帮忙指出来,我们还以为是对的,就会一直错下去。这样的免费‘体检’我们喜欢!”欣龙控股集团副总裁魏毅说。
“人生病了就要去医院体检,找出病根。城市大气生病了,也是如此。”澄迈县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把环境监管的关口往前移,把环境污染影响降到最小,风险降到最低,在环保体检的督促下,企业也可由被动整改转变成主动预防。
同时,为更好地打赢“蓝天保卫战”,澄迈县生态环境局还制作“体检清单”,包括环评和排污许可制度、大气污染防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内容,并附有当地生态环境局水、气、土壤等多部门的联系方式。
“我们从法律法规、技术指南提炼出环保监管注意事项,编印成品。”该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编制“体检清单”,通过梳理环保容易“生病”事项,对环保问题一目了然,企业可以对重点环节“定期自检”,及时整改,也能有效增强企业的查改意识,减少违法行为发生。
此外,该局还帮助群众了解企业臭气治理情况,与群众建立环保互联互通群,主动架起企业、居民、政府部门沟通桥梁。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2023年以来,澄迈共组织各有关单位开展烟花爆竹、餐饮油烟、工地扬尘、秸秆焚烧、饲料加工等各类大气污染防治检查行动639次,出动人员682人次,覆盖县内餐饮企业1181家、在建工地项目115个、涉气企业121家,共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10份、督办通知书39份,约谈涉气问题企业29家,立案查处涉气案件147宗,共处罚款279.74万元。
(本报金江2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