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邱江华
盘着头发,精致的银饰在头上明晃晃的,十分耀眼,吉珍妮笑意盈盈,唱起歌来,像一只百灵鸟。作为黎族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她说话间,总会情不自禁吟唱几句。
2013年,黎族姑娘吉珍妮来到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担任音乐教师。10余年来,她组建的校园黎歌队,陆续培养出上百名热爱甚至精通黎族民歌的学生,让非遗文化在不断咏唱中得以传承。
在今年1月底举行的全省两会上,吉珍妮作为省人大代表,在会场里吟唱了一曲自编黎族民歌,余音绕梁,惊艳众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黎族文化和民族音乐教育的关注。
返乡任教 让失传的黎歌“重生”
“老师,这个转音怎么唱?这个韵调对吗?”寒假里,面对学生的提问,吉珍妮经常在网上在线指导他们学习黎族民歌。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文化灿若星河、名声在外。2008年,黎族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珍妮来自黎乡乐东黎族自治县,父母是天生的歌者,家中不时响起美妙的黎族民歌。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她对黎族民歌有着最天然的感情。
“黎歌包罗万象,很多民歌都是有感而发的。生活中的一切,都能用歌声来表达,音律古朴粗犷,曲调悠扬,朗朗上口。”吉珍妮说。
然而,近些年来,原本口耳相传的黎族民歌却遭遇传承困境,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上大学时,吉珍妮就开展过相关调研。她发现,那时,不少“90后”“00后”黎族孩子已经不会唱黎族民歌,甚至没听长辈唱过。这让吉珍妮痛心不已,“如果无人普及、传承,民族文化该如何延续?”
2013年,吉珍妮大学毕业后,来到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担任音乐教师。2014年,她组建起学校第一支黎歌队。
“一个孩子,就代表一份希望。”吉珍妮不遗余力地在学校里培养黎族音乐人才。在课堂上,她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准备有趣的音乐教学内容,邀请黎族民歌非遗传承人来校上课,不断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要保持黎族民歌的原生态特色,黎歌队演唱歌曲时不配备伴奏音乐。“刚开始有的学生不太认真,上了几节课,他们逐渐找到感觉,越来越爱唱了。”吉珍妮说,可能是黎族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她稍稍点拨后,他们的演唱技巧都有所提升,进步很快。
激发兴趣 学生主动“缠”上她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吉珍妮还把音乐课堂搬到大自然中。
这些年,排练黎族民歌《赶鸟歌》时,吉珍妮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野,砍下一些竹子,再捡来稻草扎成稻草人。在亲手制作演唱活动道具的过程中,学生们更深刻体会到黎族民歌的质朴之美。
“2014年,我们的《赶鸟歌》参加第三届海南省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文艺展演,获得了声乐类第一名!”吉珍妮激动地说。她更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的第二年、第三年……连续好多年,他们都斩获了省里多项文艺比赛一等奖。2019年,德国一个合唱节主办方向他们发来演出邀请函。但是,由于疫情防控,他们未能前行。
这些成绩,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黎族民歌的魅力。
“最初,黎歌队里只有5名学生。”吉珍妮回忆道。后来,每年开学时,都有学生主动“缠”上她,“老师,我爱上黎歌了,我想向您学唱歌”。
“在黎歌队唱歌,比我们平时上的音乐课更好玩。”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学生邢然说。他回家后,会把在学校里学到的黎族民歌唱给父母听,父母连声称赞“很好懂,很好听”。
在吉珍妮看来,学生们不仅要在学校学习语数外等学科知识,还要接触书本外的优秀文化,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黎歌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的舞台。
刘坤是学校第一届黎歌队队员。加入黎歌队前,他没有登台演出的经历。“一开始很不自信,我真的能唱吗?”刘坤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当众演唱时的情景,“嘴巴紧张得都抽筋了”。
“大胆唱!”在吉珍妮的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刘坤越唱越好,曾多次作为主唱登上舞台。“加入黎歌队,提升了我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我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了。”刘坤说。
接力传承 学生“走出去又回来”
“仅仅在课堂上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吉珍妮说,为了不让黎族民歌的传承止于中学,她还鼓励学生们把黎族民歌带入自己就读的高校,让更多年轻人能接触、了解黎族民歌和黎族文化。
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学生叶警考入华侨大学后,在一次军训拉歌时,凭借一首黎族民歌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他唱歌时,总有很多同学过来围观,静静地坐在旁边听。
在大学里,叶警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黎族民歌兴趣爱好小组,“这些同学之前都没接触过黎族民歌。我教他们唱歌时,就用一些汉字谐音帮助他们记住歌词”。后来,他们排练的民歌节目,在福建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都获得了佳绩。
在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里,吉珍妮还推动学生“传帮带”,让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如此一来,学生们就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不仅掌握了黎族民歌的唱法,还有能力将其教授给其他人,将黎族民歌和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十余年来,从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黎歌队走出去的学生有上百名,其中有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乐东,继续“接力”黎族民歌传承。
“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吉珍妮认为,非遗教育应该“沉下去”。未来,她将带着黎族民歌走进我省更多中小学、幼儿园,“在教育的潜移默化下,非遗传承的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大海,民族文化将永远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