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垦南繁启动玉米岛外播种实验
“南繁北育”培育玉米新品种

  ■ 本报记者 邓钰 通讯员 陈永康

  5月,一粒粒在三亚选育的南繁种子正“奔赴”北方。

  2023年至2024年的南繁季刚结束,三亚市崖州区,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南繁)的科研育种人员便忙着将收获的种子和培育好的种苗整理打包,寄送到岛外的试验基地进行播种试验,开展下一步的选育种工作。

  以玉米育种为切入口,海垦南繁广泛布局,在全国多个玉米主产区建设试验站,通过建设人才队伍,加强与科研院所以及种业企业合作,进一步发挥南繁优势积极选育新品种。

  在海垦南繁山西玉米试验基地(工作站),玉米正值春播时节。

  “北上”的种子一到位,便马上被种在了试验田中。科研育种人员种下玉米育种材料,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状况。

  “今年我们将加快籽粒玉米新品种的选育速度。除了积极申报参加国家、省级品种的比较试验,还聚焦优良种质材料的保存和创制,做好苗头组合储备。”驻扎在基地的研发技术员赵光堂介绍,在上一个南繁季,该基地成功组建了50份基础材料,创建了4个群体;选育了200份新的自交系,测配了3000个新组合;复配了300个新的苗头组合;同时保存949份材料,套繁41份材料。

  日益丰富的籽粒玉米种质资源库将为海垦南繁籽粒玉米育种工作注入强劲发展动能,为保障参试组合通过品种审定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在河南大学玉米育种试验基地,科研育种人员刚把炼苗完成的DH系移栽到试验地中。

  河南春季气候温和、病虫害发生率较低,且当地地租成本低。为此,海垦南繁将培育好的DH系植株运送到河南的基地开展炼苗、移栽、鉴定和扩繁等工作,预计5月中旬开始授粉,7月初便可收获种子。

  依托河南大学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撑,海垦南繁建立起了完备的单倍体倍性育种体系,推动鲜食玉米品种选育工作提质增效。

  据了解,今年3月23日,海垦南繁旗下海垦科学院与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联合建设了玉米单倍体倍性育种平台,可为全国各地的育种单位提供高效快捷的单倍体生产托管式服务,根据育种目标,最快7个月内形成相应的DH系及组合。

  海垦南繁向市场提供单倍体D0幼苗、单倍体D0果穗、公益DH系种子以及平台建设等技术服务,目前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育种专家均有合作,承接了多项委托生产DH系的技术服务订单。

  目前,正是甘肃省张掖市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播种的黄金时期。海垦南繁鲜食玉米育种研发技术员施琦正着手推进鲜食玉米育种工作,“今年我们计划在张掖繁制现有的重要亲本种子,同时对优良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试。”

  以玉米育种为切入口,不断积累种业创新经验。海垦南繁将持续发力,构建一条以种子繁育为纽带,以商品转化、销售加工及相关服务为终端的“育繁推服”种业全链条。

  (本报三亚5月16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澄迈新发展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专题
   第010版:广告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垦字号,多措并举谋“出圈”
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调研组与海垦集团座谈
东方与海垦集团座谈
白沙海垦大岭苗木(农产品)展销会将于5月21日举办
荔枝季 打包忙
海垦红明推出荔枝采摘游活动
“南繁北育”培育玉米新品种
“海岛福蛋”系列产品上线小程序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