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昌小戏迷在家自学成琼剧明星
四岁登台,唱得有模有样
林新宇(左)。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刘梦晓 实习生 张佳男

  身披彩袍,头戴官帽,双目有神直视前方;唢呐、笛子、扬琴、琵琶等乐器相继发声,4岁琼剧爱好者林新宇随即开始表演。

  只见他脚尖打开,沉稳向前一步,双臂向两侧打开,长袖挥舞起来。“乌云开、红日照,风过雨停不波罗;狗咬钗,姐捡着,已经交回同原样……”做动作的同时,伴奏向前推进,小戏迷一口浓郁的海南话唱腔,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

  这是社交平台上,林新宇的父亲林师斌发出的一段视频。不到3分钟的视频一经发出,迅速让这个稚嫩的孩子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获得近2000个点赞,3400多次转发。更有众多网友热评:“还记得那么多歌词,真的棒”“琼剧后继有人”“要好好培养”……

  看着小新宇的唱戏片段广受关注,林师斌颇感欣慰。“我们一家子都是琼剧戏迷,不仅逢年过节看戏,平时有惠民演出、公期唱戏,只要有时间我们都回去看戏。”林师斌说,琼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人的精神食粮。自己和妻子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从小跟着老一辈看戏已是家常便饭。这几年,政府对琼剧的保护加强,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以后凑钱买戏的现象更多了,因此看场琼剧更方便。

  在小新宇3岁多的时候,一次偶然机会,林师斌夫妻俩带着他回乡看戏,发现了小新宇对琼剧的特殊兴趣。“看着台上,在台下模仿着手舞足蹈,口中喃喃有词。”林师斌说,虽然当时新宇并不理解唱词的内容,但跟唱几句后,就能精准踩点,乐感很强。

  发现了儿子的这一特质,林师斌夫妻决定让儿子专门去学习琼剧表演。在琼剧课堂上,林新宇年纪最小、个子最小,且还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因此只能回家自学。

  通过在网络上查找琼剧视频,林新宇在家开启了自学之路。在学习过程中,小新宇总能很快地记住唱词,跟学的动作也格外到位。林师斌看着儿子的学习天赋,认真记录着他的每一次进步。网友“妙妙”看过学习的视频后评论说,“不少3岁多的孩子话还说不好,而小演员的唱腔都已经像模像样。”

  2023年12月,学习琼剧接近半年的林新宇,首次身着红色长袍,登上市民自发组织的红城湖畔琼剧舞台。“我来自海南文昌,我今年4岁了。”面对台下挤挤挨挨的人群,林新宇不慌不忙地自我介绍。

  “真没想到孩子不怯场。” 林师斌说,在后面的表演环节,林新宇也大方利落地唱完了刚学两天的琼剧选段,赢得观众齐声喝彩。

  林新宇还有一位琼剧表演“搭子”——同班同学符若瑶。两个琼剧小戏迷经常相互鼓励,一起学习,进步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近半年来,两个孩子经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参与琼剧表演,技艺进步飞快。

  除了平时的演出之外,新宇还参加了2024年首届海南旅游商品好物节活动、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接待云南研学小朋友“海南小椰子欢迎云南小菌菇”活动,他的琼剧表演格外受到观众喜爱。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有了这么多人的鼓励,他的学习动力更足,进步也就越来越快。”林师斌说,不少亲友和网友都建议他,要好好培养小新宇,不能荒废好苗子。林师斌则表示,在孩子到了能够自主学习的年纪后,计划带着他接受专业的琼剧训练,尽可能地发挥他的天赋,既让孩子能有不断前进的目标,也能更好地传播琼剧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澄迈新发展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专题
   第010版:广告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花蕾与味蕾的“对白”
四岁登台,唱得有模有样
一眼万年的“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