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荣山寮村多业态“上新”,村民感叹:
“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就是乡村振兴”
位于海口秀英区荣山寮村的金沙湾滨海公园里,市民游客带上露营装备来此享受惬意时光。 刘然 摄

  ■ 本报记者 习霁鸿 特约记者 陈创淼

  5月21日下午,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荣山寮村的雨慢慢停了。空杯茶酒院·海岸赛艇营地的粉色帐篷被雨水冲刷干净,更加显眼。

  粉房子、粉帐篷,搭配落日时粉色的天空,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此“打卡”。

  负责人黄英杰停下手里盘库存的活,快步走到户外擦干桌椅上的水。那是赏景的最佳位置,也是客人们最爱的位置。

  三五成群的客人顺着村里刚修好的沿海硬化路陆续找到店里。坐上沙滩躺椅、点上特调饮品,期待着雨后的彩虹和晚霞。

  “天气好的时候,客人多得坐不下。”收拾完的黄英杰也找了张躺椅坐下,享受这份事业,也享受这种生活。

  2023年2月,想要推广海岸赛艇运动的四川人黄英杰来到海南。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相中了被称为“海口西海岸最后一个渔村”的荣山寮,“这片海的浪比较平缓,很适合海岸赛艇。而且还是个原始渔村,风情万种”。

  同年4月,空杯茶酒院·海岸赛艇营地开业。“民宿、书屋、餐吧,村里落地了各种新业态,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也越来越多。”黄英杰说,每逢节假日,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和黄英杰一样相中荣山寮的创业者不少。沿着沿海道路走下去,鳞次栉比的渔村老房子被新业态装点一新,偏居一隅的小渔村成了热闹非凡的网红村。沙滩上,天南地北的不同口音发出同样的赞叹。

  在市民游客的期待中,天色渐渐暗下来。荣山寮村村民王宏花来到自家餐馆院子,麻利地系上围裙、套上雨靴,开始准备晚上的食材。

  王宏花一家都是渔民,看着村里的旅游业越来越火,一家人索性收起渔网,在去年2月开了这家名为“来客食”的农家乐,经营早中晚餐。

  尽管在村里有房,但在选址时,王宏花和几个合伙人还是决定租下游客中心旁一套面积更大的房子,一半用作接待、一半用于养鸡。“留在村里赚钱不容易,但我们村不一样!”王宏花自豪地说,“我们村游客多,开餐馆不愁客源”。

  洗净一大盘生蚝,她甩了甩湿漉漉的手,端起食材走向后厨。

  生猛海鲜是荣山寮特色,也是来客食农家乐的招牌菜。开海期间,到荣山寮买新鲜海鲜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也是农家乐生意最好的时候。“目前最高纪录是14桌人同时就餐,全家5个人都忙不过来,还要临时雇人才行。”王宏花笑道。

  从渔民到餐饮店老板,王宏花的身份之变折射出荣山寮村的发展之变。“什么是乡村振兴?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就是乡村振兴。”她感慨道。

  想要进一步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村里的基础设施也要跟上。荣山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德关说,除了常态化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今年来,在区、镇两级政府支持下,村里新修了沿海道路和停车场,配备了游客中心、旅游标识牌等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了村子的旅游服务接待能力。

  王宏花说,村里还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房子里养的鸡,估计很快就要腾地方了。破14桌的纪录也指日可待了!”(本报海口5月21日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关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理论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世界新闻
习近平致电祝贺西莉娅诺夫斯卡-达夫科娃 就任北马其顿总统
习近平向乍得当选总统穆罕默德致贺电
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13家“小灯塔”企业提供可复制经验
昌江“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大脑”正式启动
“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就是乡村振兴”
导读
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将于5月28日至29日召开
切实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 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自然之道 养万物之生
2024“侨商共建自贸港——走进儋州”招商推介会举行
读懂海南 看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