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6日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冠脉有钙化
新技术击碎冠脉“拦路石”

  ■ 本报记者 侯赛 通讯员 谭莹

  心血管内科有句俗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冠脉有钙化!”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冠心病患者的动脉血管壁钙化严重,壁垒重重!在需要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时,支架通过困难,可能导致支架损伤,支架贴壁不良及脱载等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支架膨胀不全,增加血栓及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冠脉介入最后一道堡垒——钙化病变,冲击波球囊新技术的出现为临床医生攻坚克难提供了利器。近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应用冲击波球囊技术,治疗一名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

  今年71岁的王阿姨(化名),近一个月来反复胸闷。经冠脉造影检查提示,王阿姨的左主干至前降支严重钙化病变,左主干至前降支近端严重钙化。支架直接植入存在支架贴壁不良、支架纵向压缩等风险,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率增加。冠状动脉旋磨术左主干病变术中容易出现低血压,风险较高。

  经过该院心内二病区主任张明宇带领团队周密讨论及综合考虑,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王阿姨选择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冲击波球囊技术。

  “已将冲击波球囊就位,立即启动机器释放脉冲!”按照预定方案,术中血管内超声显示血管钙化环破裂,顺利在前降支至左主干植入2枚支架,患者即刻复查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显示,管腔面积得到有效恢复,支架膨胀良好,血流通畅。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披露,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40岁~4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50%,在60岁~6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80%。钙化病变是冠状动脉疾病治疗中的一个棘手问题。通常的钙化处理工具,比如球囊扩张(包括高压球囊和特殊球囊)或冠状动脉磨削技术,在处理钙化时都可能引发血管壁夹层、穿孔或斑块脱落,导致血流不畅或完全停止。这位患者的情况特别严重,传统工具难以应对。但是,使用冲击波球囊技术,我们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性也更高。  冲击波球囊技术由一个能够产生冲击波能量的设备和一个一次性使用的导管组成。它通过在球囊内低压力下扩张,向病变区域发射一系列低能量、脉冲式冲击波,这样可以破碎血管内的钙化物质,改善血管的柔韧性,为后续的支架植入和释放创造条件。这种方法能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成功率,增加血管的开放面积,并降低支架未来再次狭窄的可能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中国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健康周刊
为手术患者康复提速
新技术击碎冠脉“拦路石”
试试家用止痒“黑科技”
哮喘也可能不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