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助特殊儿童进行“接纳”与“融入”的突围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日前,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技能节”上表演。学校供图

  ■ 本报记者 张琬茜

  将右手拇指伸入袜子里,用袜口套住脚尖,缓缓拉至脚跟,再不断向上拉……一个简单的穿袜子动作,9岁的小力却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勉强掌握。

  小力是我省一名自闭症患儿。前几天,他从老师手中接过一张“生活技能小能手”奖状。“小力的袜子穿得又好又快,真棒!”听到老师的表扬,小力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日前,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技能节”。参加活动的学生中,有自闭症孩子、脑瘫患者,也有患有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聋哑等多重残疾的学生。从小就被打上“与众不同”标签的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要进行“接纳”与“融入”的突围。

  关爱特殊儿童群体、帮助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职责。“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海南日报记者走进我省特殊儿童群体。

  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清晨,雨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李莲像往常一样,给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小益准备上学用品,并驱车十余公里将他送到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小益最近的课堂表现越来越好。”听到老师的称赞,李莲感到一阵欣慰。

  2岁时,小益不爱表达、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等异常举动,引起李莲的关注。儿子被医院确诊为自闭症后,她感到“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为了照顾小益,李莲跑遍了全国多地大大小小的医院。听说山东青岛有一家康复机构的治疗效果特别好,她便独自一人带孩子前往青岛,丈夫留在海南工作维持生计。

  “4岁那年,我们一起去青岛治疗,恰好碰上冬天。那里和海南气温差别很大,孩子不太适应。”李莲说,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小益的不适感越来越严重,状况也未见好转。母子俩只能又返回海南。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李莲没少为儿子上学的事发愁。在朋友介绍下,她来到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报名上学。

  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集九年义务教育、听障和智障职业高中教育于一体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以培养听障、视障、智障(含脑瘫、自闭症)学生为主。日常教学中,学校会给每个学生制定康复训练个案,开展聋儿语言康复、盲童定向行走、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矫正训练等。

  孩子在校的可喜变化,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过去不会开口说话的孩子,学会了叫“爸爸妈妈”;一度情绪失控的孩子,能安静地上完一整节课;生活难以自理的孩子,开始学会独立吃饭、穿衣……

  在东方市特殊教育学校,一些重度残疾学生住在十分偏远的农村地区。该校教师辗转乘坐班车、三轮车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颠簸数小时到学生家中授课,送教上门。

  据了解,目前,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已实现30万以上人口的市县全覆盖,“十四五”期间还将逐步推进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幼儿园或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学前部实现全覆盖。

  用爱心、耐心浇灌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与特殊孩子相处并非易事,因为无法正确表达想法,他们有时还会动手打人。“在学校,几乎每个老师都被学生打过。”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体能教师王晨润笑着说,“但是时间长了,我们都会慢慢摸索出与这些孩子相处的一套方法”。

  在特殊教育行业工作了13年的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何琳丹告诉记者,虽然学生们存在智力障碍,但掌握沟通能力是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必备技能,“因此,提升孩子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一开始,何琳丹通过手工制作的词图比照手册,让孩子们准确认识事物对应的词语。随着他们掌握的词语和字句增多,这本手册也变得越来越厚,不太方便携带。何琳丹又开始改变策略,将常用词汇输入平板电脑中,并利用特定软件帮助孩子们进行日常学习。

  此外,何琳丹还在视觉化上下功夫,通过各种颜色和形状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汉字,了解词语意义。

  针对特殊学生的不同特点,该校开设的课程和使用的教学工具也不同。对于不会说话和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学校会为他们开设语言训练课;对于视障学生来说,放大镜、眼镜、盲文读本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除了在教学上倾注心血,老师们在生活中也要对特殊孩子投入更多关爱。12岁的小勇是个“吃饭困难户”,总是不肯乖乖吃饭,让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夏凌凌头疼不已。

  “严厉呵斥会引起孩子不满,一味迁就容易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教导。”夏凌凌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据了解,除了培养孩子们应对日常生活的能力外,我省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还开设了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独立生存的能力。

  融合教育 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成长

  孩子躺在地上打滚、爬上高高的椅子上“探险”。老师迅速来到他们身边,或温柔哄着抱着,或轻声细语进行劝导……4个老师负责看护、教育7个特殊孩子,这种几乎是贴身式教育的场景,发生在三亚市吉阳区六道幼儿园。这些老师被称为“影子老师”,他们如影随形地跟随,帮助特殊孩子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六道幼儿园是我省首批提供融合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之一,倡导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个校园里共同成长,这也是该园园长杨凤銮的心愿。

  20多年前,由于儿子因意外药物中毒导致双耳失聪,杨凤銮不得不走上艰辛的陪护之路。被拒绝、被歧视、被区别对待、没有学校愿意接收……这些痛苦的遭遇她都经历过。陪伴儿子康复后,杨凤銮萌生出创办特殊幼儿教育机构的想法,“希望能帮助更多特殊孩子”。

  20年前,因为同为特殊孩子的母亲,海口市民陈衍花与符燕结识后一拍即合,共同创办了海口市美兰区金色儿童智障(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

  “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过来,觉得进来后就被贴上了终生标签。”陈衍花说,康复训练中心除了要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外,还要反复给家长做思想工作,消除他们对特殊教育的刻板印象。

  “我们接收过一个从普通小学转过来学习的孩子,但是没过多久,家长就急着将孩子转回去。”陈衍花说,孩子在普通学校里不仅学习跟不上,与同学正常相处也成了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陈衍花与学校老师建立联系,随时关注和沟通孩子近况,传授特教方法,共同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的特殊学生及家长均为化名)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深读·特稿
   第005版:儋洋新篇章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教育周刊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论文查重切莫本末倒置
舞狮
让游戏点亮山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