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里京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因此,从中小学起大力实施推广科学教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面向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其目的应该是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生动的科学实验、科学手段、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他们探索未知领域。
第一,要避免知识灌输、避免设置“标准答案”。科学创新的本质是对未知方向的探索,其路径可能不只一条,因此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就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允许多个答案、多个思路、多个方法存在,也要允许没有结果或只有负面结果的存在,因为科学创新更注重的是探索过程及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第二,一定要“慢下来”。客观上,中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能力有限,思考和求解一个科学问题一定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定会有波折、是迂回向前的。所以,要避免急功近利和目标导向,允许学生在一个较长时间维度中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的辅助作用。好的科学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课程背后科学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科学问题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度、不同地区学生基础差异、科学实验的推广程度等。如果能够将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积累和对学科的深入理解,用于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设计,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第四,中小学一线科学教师应抛弃目标导向,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过程,允许失败、允许波折。因为创新来自动手过程中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而非知识的灌输。为此,教师还要进行适时引导和帮助,如帮助学生找到实验数据、取得实验条件等。
(据《光明日报》,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