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太宗与《兰亭集序》
冯承素摹写的《兰亭集序》(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韩惠娇

  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统承、孙绰兴、王彬之、谢安、昙重熙、王蕴、僧支遁及其子凝之、徽之、操之等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为此王羲之作文纪之,成就文质耀眼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其文学子们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意畅洞达,其书更是千古第一帖,为后世书家之楷模。相传,此序乃逸少醉后所作,下笔通神。及至醒来,对临数百本,无一能及,故深受宝重,传及子孙。

  此书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凡学书者无不奉为圭臬。自古书学正统以“二王”为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书法被响拓临摹不停,弃笔成山,余墨成河。文内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就中“之”字最多,乃有二十许个,变转悉异,遂无同者。其书中锋行笔,杂以侧锋翻转,提按顿挫任性自然,篇章布局错落若大珠小珠落玉盘,行笔遒劲潇洒,风度翩翩。自古学书者,无不从学“二王”,初以王羲之集字帖《怀仁集圣教序》入,后追《兰亭集序》项背。

  唐代何延之在《兰亭记》对《兰亭集序》的流传经历记述详备。《兰亭集序》自传至智永和尚,智永百年后,将其嘱托给弟子辩才和尚。辩才和尚也出身贵族,博学多才,琴棋书画皆善,其书学智永,几不可辨。辩才和尚得《兰亭集序》后,珍之重之,轻易不示人,将其藏在寝室房梁暗格之中。

  贞观年间,唐太宗独好王羲之书法,费心搜求,唯独失落兰亭。寻至辩才处,辩才以于丧乱中遗失应对,如此多次未果。太宗对近侍说:“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略之士,以设谋计取之。”遂遣监察御史萧翼搜寻。

  萧翼乔装作寻常穷书生装扮,携带王羲之书帖数通,随商船南下,至越州辩才和尚所在寺庙。辩才和尚见萧翼,萧翼以志趣应和之,弹琴论道,相见恨晚。辩才和尚直言,“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便请萧翼留宿庙中,诗酒相和,你来我往,如此往复。一日酒酣耳热后,萧翼以南梁帝萧衍的《职贡图》见示,辩才和尚赞叹不已。又以几通王书示之,表达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的追慕。辩才和尚见其是同道中人,放松警惕,自言藏有《兰亭集序》。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诱使辩才和尚将深藏书帖出示,与之辩论,数日如此,置于案上。一日待辩才外出,萧翼直入房内,直取《兰亭集序》等帖而去。“辨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事后惊惧非常,岁余乃卒。”

  唐太宗得偿所愿,厚赐萧翼。对着《兰亭集序》除了笔耕不辍,心追手摹以外,又命以内廷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王羲之的书法在唐以前,虽有声名,但并未有如日中天之势,《兰亭集序》亦是如此。晋时,书家庾翼更是直言:“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北之。”可见,王羲之的字在晋时,并未获得像如今的地位。唐太宗的费心搜求,又极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时人纷纷效仿,遂成风潮。科举取士的兴起,助推了主流书法取向的日趋统一,构成了如今的“二王”书法正统体系。《兰亭集序》也逐步在唐初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书法家的继承和发扬下,不断演绎和传承。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逝世,相传以《兰亭集序》原本归葬昭陵。自此,《兰亭集序》真迹消失于历史洪流之中。

  《兰亭集序》真迹不复现,然其刻本和摹本仍不断流传,演化出了无数个版本。刻本以定武本为最佳,然传拓失真者尤多。圆明园有一遗物被称为“兰亭八柱”,八根柱子上集齐兰亭的多个墨迹版本刻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兰亭八柱第一本(虞摹本)、兰亭八柱第二本(褚临本)、兰亭八柱第三本(冯摹本),是目前多数书者临习法帖。这当中最精者,为冯承素本《兰亭集序》,又称神龙本。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深读·海南
   第006版:陵水新视野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文化周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广告
   第016版:广告
唐太宗与《兰亭集序》
琼州风物话端午
“经师人师”吴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