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萌
信息时代,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不少老年人无所适从。为破除“支付壁垒”,截至目前,海南全省1524个银行网点已完成“适老化”改造,提供“适老化”服务的银行网点覆盖面提升至99.74%,全面提升支付服务“适老化”的包容性和便利度。大范围的升级改造,落在具体而微的“适老化”金融服务里,可以说这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又一温暖之举。
从推出智能设备老年专属服务界面,到提供小面额现金兑换服务,再到推出老年专属金融产品,并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等便民设施……梳理此次我省银行网点的“适老化”改造,不难发现,其中既有引导老年人融入智慧生活的暖心探索,又有兼顾老年人“老习惯”的贴心服务,精准匹配老年群体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给老年群体适应智慧生活留下了“缓冲”地带。服务多元、选择多样,如此“适老化”改造,将给老年人带来更从容的支付体验。
其实,不只是在移动支付方面,在智能服务广泛运用的今天,部分老年群体还面临着众多“数字鸿沟”。比如,因不懂网上预约挂号或网络打车,不少老人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排队等候上;因不熟悉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一些老年人面临着各种生活上的挑战和不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5.4%。《“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因此,推行多方面的“适老化”改造势在必行,这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何保障老年人数字权益,让老年人也能乐享智慧生活,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各地纷纷加快“适老化”的数字化改造步伐,比如,海南在银行网点的“适老化”改造,再如,多个城市上线网约车“一键叫车”服务、不少老年大学设置智能手机课堂等。实践表明,保障老年群体乐享智慧生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广泛,需要多方联动。让更多智能化服务惠及老年人,关键在于精准匹配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一方面,要从生活起居、看病就医、出行便利、社交旅游等老人高频生活细节入手,鼓励企业多设计和研发“适老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老人多样化的智慧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还需注重普及推广,老年大学、社区、养老机构、家庭等要协同合作,通过经验分享、情景教学、“手把手”教等方式,多方引导老年人掌握必要的数字技术,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适老化”改造,让智能设备的使用更“便老”,让智慧生活的形式更“亲老”,这是社会发展的应尽之责,也是时代进步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