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举措提升亩产效益,强化科技支撑,健全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
海南油茶,加油闯关
在琼海市农垦红昇农场公司的油茶果种植基地,工人在采摘油茶果。(资料图)

  ■ 本报记者 邓钰

  盛夏时节,琼海市万泉镇,海南农垦红昇农场公司油茶种植基地,油茶林郁郁葱葱,一片盎然绿意中,圆滚滚的油茶果含籽待熟。

  油茶,原产于中国,与油棕、椰子、油橄榄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多项政策,对油茶扩种与低产林改造提出了量化要求。油茶产业的发展愈发牵动人心。

  在海南,油茶产业早已美名在外,然而发展始终一波三折,走不出小散弱困局,长期面临着管理粗放、单产不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难题。更重要的是,作为小品种食用油,山茶油与老百姓的“油瓶子”始终有一段难以逾越的距离。

  让油茶树成长为参天产业,海南多方仍需闯关“加油”。目前,我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海南农垦等政研企已经加速行动,合力助推油茶产业转型突围,提质增效。

  田头加把“油” 

  提升海南油茶含金量

  在众多海南人的记忆里,油茶是一种很亲切的树。

  “漫山遍野地长,随意找找,就能看到。”定安县岭口镇,村民邓明小时候常和家人爬母瑞山,他说油茶耐瘠薄、耐干旱,是很容易养活的树种,甚至不需要专门养护,在山里随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油茶一直是本地人熟悉的特色经济作物,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变化,经历多次起落。

  根据《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我省油茶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油茶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由政府主导,在海南岛中部以及北部的山区大量种植,据估计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数十万亩。油茶加工业也同步得到发展,部分市、县的乡镇建立了油茶籽加工点。随后20年,由于油茶产量低、效益差,大量油茶树被砍伐,改种橡胶和槟榔。直到近年,油茶的价值再次被发现,引起新一轮的油茶种植热潮。

  截至2022年,我省油茶种植面积达10.3万亩,主要分布在琼海、屯昌、澄迈、五指山、琼中、定安、海口等市县。然而,总体看,我省油茶产业种植面积小,总产量低,总种植面积占全国油茶种植面积约0.2%。

  业内人士表示,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来看,目前我省油茶产业发展仍较为粗放,存在种植历史悠久但“无章法”,年产油量小、精深加工程度低、缺乏强势品牌等难题,仍具有挖掘发展的潜力。

  海南大学油茶团队负责人、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党委书记黄东益介绍,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适应海南生长的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深加工技术等,关键是缺乏专门的产业技术体系支撑。

  道阻且长,海南油茶的“含金量”却十分突出,其种性的特殊、产量潜力高、品质佳,经济效益高,能卖出300余元每斤价格,是内地油茶的四五倍。

  “受海南独特的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形成了热带十倍体油茶的特有资源。”海南省油茶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海南大学油茶科研团队首席专家赖杭桂表示,热带十倍体油茶较六倍体普通油茶、二倍体红花油茶等其他倍性油茶产量潜力更高、品质更好。

  寻找“领头羊”

  政企研构建产业联盟

  海南油茶生产分散于广袤森林,涉及千家万户。如何把分散的油农联合起来,将海南油茶的品质特性转化为产业优势?

  “寻找‘领头羊’,不可或缺。”业内专家认为,建立海南热带油茶产业技术体系,加快热带油茶研究与推广,解决“油瓶子”卡脖子问题,拎稳国民“油瓶子”,是目前海南油茶产业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

  目前,海南大学已成立热带油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团队,力求与政府、企业谋求合作,共同推进油茶种质资源、精深加工发展。

  “要提高油茶种植、加工水平,关键在科技。”黄东益透露,目前,该应用团队正与油茶种植企业等合作,提升油茶良种选育及供应能力,推广油茶良种及配套技术。同时制定“种苗培育、油茶种植、油茶加工、茶油质量”等油茶产业标准,基本实现关键技术环节有标可依、依标生产。

  成长中的油茶产业,小、散、弱仍是主流。除了产业联盟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今年以来,我省省属龙头农业企业海垦集团迅速行动,接连开展一系列举措,做大做强做优油茶产业,在年度工作目标中明确,编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及三年实施方案,协同6.4万亩低产胶园,启动一期2万亩油茶种植,推动油茶产业有序发展。

  有了龙头企业带动,才能“跳出油茶发展油茶”,拓展山茶油消费场景,延伸油茶产业链条。

  破解卖油难

  强科技健全产业链条

  海南日报记者在油茶产区走访时发现,油农面临的担忧是:产量上来了,油卖不动怎么办?

  “要打出品质牌。”赖杭桂建议,海南应将产量潜力更高、品质更好、经济效益更高的热带十倍体油茶种作为主要选育种方向,进一步对本土十倍体“山柚油”开展风味、营养、药用等品质成分测定和评价,加快打造特有高端的“海南山柚油”地理品牌标志。

  海南丰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枫认为,产品单一且缺乏创新也是一大制约因素,“目前茶油产品以食用油为主,缺乏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产品。我们在茶油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较大短板。未来我们将在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域探索油茶产品的附加值提升。”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消费市场对绿色有机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具的油茶迎来蓬勃发展机遇。为使油茶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海南应加快补足研发、规模、加工、渠道、品牌等方面的短板,坚持高品质、高端化路线,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大宣传力度,致力打造海南油茶金字招牌。

  “巧借政策,撬动市场。”一位本地金融机构从业者表示,海南油茶产业需要强链、延链、补链,走一条精深加工反哺种植,做强加工带动销售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海南自贸港金融政策,合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助力油茶产业转型升级。

  “油茶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要坚持‘以二促一带三’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油茶产业转型升级。”业内专家还建议,目前对油茶产业的扶持政策更集中在油茶育苗、种植、抚育等一产方面,对加工工艺、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互联网推广等暂无相关扶持政策,可进一步优化政策,在二产、三产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本报金江6月13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取经京津冀——关注海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京津冀考察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文化周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广告
   第016版:广告
海南油茶,加油闯关
海垦集团举行科技项目申报动员暨业务管理培训会
海垦集团举行财务分析会
海垦集团等三方座谈推进养殖自动化建设
海南橡胶推进FSC认证工作
海垦东路:稻田又见新“丰”景
海南农垦博物馆与农垦一小共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将“一头猪”吃干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