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海一号”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带领油气勘探开发走向超深水
航拍“深海一号”能源站。 中国海油供图

  ■ 本报记者 邱江华

  距离三亚市约150公里的蔚蓝大海上,一座亮黄色的“巨无霸”稳稳矗立,上方伸出的“铁臂”将一把燃烧的火炬高高擎起。

  这是“深海一号”作业平台,在这之下,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同时有伴生的凝析油资源,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油气田。

  如何把蕴藏于深海的油气资源开采出来?中海油海南能源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就是在做这件事。日前,该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资深技术专家刘书杰介绍,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被勘探发现时,中国海油已具备水深300米以内油气资源的开发能力,但对于深水、超深水领域涉足未深,由“浅”入“深”,几乎没有实践经验。

  1500米,通常被国际上定义为深水与超深水的分界线。尽管超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入的每一步都“难如登天”,水深每增加1米,压力、温度、涌流等情况都会发生剧变。

  一套安装在水下1500米的设备设施,其承受的水压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承受约300斤的压力。且深水开发对技术、装备能力、关键设计指标的要求都极高,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具备深水开发技术能力。

  2014年起,中国海油联合百余家单位组建了5000余人的“深海一号”攻关团队,聚焦多种技术难题,全面启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设计研究。他们首创了一系列技术攻克难题,如“水下生产系统回接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气田开发新模式、超深水海底气侵早期监测预警技术等。

  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攻关,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正式投产,截至目前累产天然气超过80亿立方米。刘书杰说,“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自主开发能力实现了从深水到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

  “深海一号”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功,还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后全球范围内第三个具备超深水油气资源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家,也为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安全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提供了先进可靠的中国方案。

  近年来,海南提出了“向海图强”,力争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海上海南”。在刘书杰看来,是政策的支持与产业的兴旺,让海南与“深海一号”共同发展 。

  “在海南的支持下,中国海油在海南建成了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吸引国内外科研力量齐聚海南。”刘书杰说,科研人才的聚集,为深海油气开发提供了智力保障。同时,通过 “深海一号”等重大项目持续进行的核心技术攻关,也让一代代“海洋能源人”得到了迅速成长。

  (本报海口6月27日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民生新闻
   第006版:深读·海南
   第007版:潮起天涯
   第008版:澄迈新发展
   第009版:新海垦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中国新闻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以旧换新,换来多少实惠?
海南国际仲裁院与海南省招标投标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政策分享会走进安徽
带领油气勘探开发走向超深水
三亚“零关税”游艇登记数达70艘次
保亭推行“信用+无感续证”
海南上榜暑期国内热门目的地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