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临高东英镇黎安村耕读:
看得见的稻田,摸得到的乡愁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磊

  “孩子们,你插过秧吗?你收过稻吗?”近日,一场即将开营的耕读夏令营活动在临高县东英镇黎安村的耕读山房会客厅进行研学宣讲。面对老师的提问,在座的孩子们大多摇头,眼神里充满好奇。

  作为以农耕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里接待了上千场研学活动,年客流量已达20万人次。在黎安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下地劳作,体验耕读,“触摸”乡愁。

  走出会客厅,门外左手边原本是废弃的宅基地,如今改建成了临高第一家金级民宿。不远处,绿色的稻田映入眼帘。

  “走在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中,看云卷云舒,听风观雨,很治愈。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与小伙伴无忧无虑地奔跑在田间。”来自海口的游客郭明晶是这里的常客,对于耕读山房印象深刻。

  不止于耕读。基地占地面积157亩,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主体,涵盖了研学实践、亲子活动、蔬菜采摘、手工陶艺、美食餐饮、风情民宿等多个模块。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这里变成了放松之地。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香茅草炼油厂。”基地负责人、村民陈江豪还清晰记得那时的场景。从一片废弃的厂房、从一个杂草堆里,如何长出一个以“耕读文化”为核心的研学旅游基地?

  陈江豪介绍,2020年回乡时发现村里的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比较严重,大片的土地因无人耕种而撂荒,考虑再三后决定返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利用村子的原生态风貌和农耕特点,打造一个农旅融合的文创基地。

  “村民当时很不理解,村里什么都没有,如何发展耕读产业?”陈江豪说,他挨家挨户和村民做工作,慢慢地获得了村民的支持。“荒地与其杂草丛生,还不如给阿豪做开发,让村里变更美,吸引游客来了,我们村民也能沾光挣点钱。”黎安村村民陈学伟说。

  该项目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临高县委、县政府推进下,该项目涉及的资产产权清晰。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往项目重投资、轻运营的问题。

  “以‘耕读’特色民宿为例,目前民宿所使用的土地、原生态房屋等资产的所有权、承包权均归黎安村集体所有,村跑文化公司享有经营权,主要负责民宿的日常管理与运营。”临高县东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耕读山房项目,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在“耕读”特色民宿项目中,黎安村村民将土地、房屋、资金等资源汇聚到村集体后,以村集体名义参股,共同参与民宿的建设与运营,从中获取项目分红。在这一过程中,黎安村的土地、房屋实现了从资源到固定资产的转变,村集体投入项目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变成了股份,参与的村民也相应地成为项目的股民。

  参加耕读夏令营的人们走出会客厅,徜徉在农耕研学基地里,随着稻浪在微风中舞动。未来,临高县将以耕读山房项目为蓝本,结合各地资源与具体发展情况,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报临城8月6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文明红黑榜
   第005版:理论周刊
   第006版:理论周刊
   第007版:专题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世界新闻
   第010版:跨越凯旋门——巴黎奥运会特别报道
   第011版:教育周刊
   第012版:健康周刊
海南上半年完成水稻机械化种植60.3万亩
海口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装备产业园二期投用
白沙2000余亩农田试点晚稻种植“全托管”
琼海将成为我省首个“镇镇通高速”市县
万宁山根镇推行乡村治理“红黑榜”
在昌江沙渔塘,寻找向往的生活
海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主任林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看得见的稻田,摸得到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