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黛丹
从冰雪大世界带火哈尔滨,到《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古建筑……今年以来,文旅市场亮点频现。由此,也引发人们思考,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文化的加持下,旅游业不断解锁新场景、释放新活力,那么,面对一个个火爆的文旅热点,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如何才能迎着风口,接住“泼天”的流量?尤其是对自带流量的滨海旅游胜地海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关系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要考题。
把握发展趋势
深入把握文旅市场发展新趋势,丰富平台内容,调整营销手段,获取发展“密钥”。可采取种草式推广、话题式引流等多种方式构建新媒体营销体系,持续扩大海南旅游胜地旅游营销攻势,不断提升品牌声望和能量。比如,可学习“网言网语”,研究短视频如何制造“爆点”,通过定制化的营销策划和创意,利用旅游博主在小红书、B站、抖音等平台上分享旅游经历,引燃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为海南旅游胜地造势。
判断好文娱走向,善于营造热点。近期网络热播剧《九部的检察官》和《前途无量》含琼量很高,可借势而上,借力而为,打造跟着剧集游海南的旅游品牌。诸如此类,可通过与社会热点的有效结合,增加曝光率和关注度,把全球观众转变为海南旅游消费者。
打造独具海南特色的创意IP。如,海南特色原创IP《“猿”来是你》、海南五指山打造的非遗文旅新IP等,有效带动海南旅游的发展。可通过创意IP放大溢出效应,并不断开发延伸产品,形成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固定打卡地,让现象级流量变成留量。
发展特色文旅
深挖旅游资源,夯实文化根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解锁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流量密码”,开创旅游市场繁荣火热新局面,就要加速文旅融合,聚焦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旅,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文旅创新步伐。哈尔滨冰雪产业、山西古建筑一直都有,但为何近来火了?正是大众旅游追求的理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看景色、品美食,而是更注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所以,这是这些城市长期坚持挖掘、发挥当地资源禀赋特色,持续拓展本地旅游资源的结果。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游客对旅游的需求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打卡特色景点,而是从“看山看水”转向“人间烟火”,更深入地了解和参与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追求松弛感的旅游体验,不仅能感受到城市的美丽风光,更能深入体验城市的独特文化和人文精神。也因此,旅游发展惟有突出文化体验、人文特质,才能赢得口碑、赢得流量。
紧跟市场消费新趋势,打造旅游新供给。可利用热播剧的流量和名人带货的效应,深化文旅创新融合,探索构建多元文旅消费场景等。如搭乘影视剧快车,开发打卡线路游,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热播剧里的场景,开启“沉浸式”的文化之旅。完善海南美食旅游线路,让游客不仅能欣赏海南特有的旖旎风光,还能品鉴地道的海南饮食文化。要积极发挥美食文化、地域特色、人文情怀、历史传承、名人名家名作品等媒介、特色,展现诸如生态文化、南洋文化、海洋文化、东坡文化等海南特色文化,尽可能多地形成旅游消费的引爆点,并将一时爆红转化为恒久长红,推动海南文旅成为现象级“顶流”,火爆“出圈”。
提升服务温度
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一座城市,让千里之外的人远道而来,离不开流量,但不能只靠流量。政府、商家和市民也要用真情实意来迎接游客。站在游客角度充分思考问题,尽可能为游客提供便捷和舒适的服务,充分尊重并满足游客的合理需求。用政府的细心、商家的精心和市民的暖心,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不留遗憾,“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如此才能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同时,也要深入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制定监管和保障措施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哈尔滨的“讨好式营销”在于线上听取意见,线下落实服务,“讨好”是落在服务上,满足大部分游客的诉求,给予他们满足感,从而赢得良好的口碑。只有提高“内功”,优化服务保障,用热情承接热度、将流量转化为存量,才能接住“泼天的富贵”,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让“走红”城市晋级“长红”城市。换句话说,即便没有泼天的流量,依然可凭借自身资源禀赋,讲好文旅故事,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海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