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14日 星期六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露为霜诗意浓

  ■ 马晓炜

  “白露”入诗,最早见于《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描写的是水乡清秋的旖旎风光,诉说的竟是爱情感伤,且以白露为载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谓意蕴幽远。然而,此时的“白露”只是一种自然征象。汉代确立二十四节气,“白露”才成为秋季一个节气的名称,代表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作家苇岸说:“节气体现了汉语瑰丽的精华,由田园风景和古典诗歌孕育而生。”诚然,白露亦是如此,它像是一篇文章的过渡,渐次书写开了秋天的诗篇。唐代徐敞的《白露为霜》:“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霜光……”天气渐寒,霜神青女降临,晶莹白露凝结为清霜。夜间一片清景,可惜无人欣赏,凌晨素光映人,却可以看见。被霜覆盖的大地披着白色衣衫,清冷而令人惊艳啊!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杜甫的《白露》诗,为我们生动勾勒了一幅迷人秋景图:早上的白露成了一团团的,马蹄过后连蹄印都看不清。园子里看上去石头和树好像连在一起的,小船渡入江溪。鱼儿在水面上欢跃,给马儿一鞭惊得鸟儿乱飞,才知道秋天的风景如此之美,清幽的小路实在是安逸。

  能把白露节气写得如此生动的,还有唐代雍陶的《秋露》:“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露水凝白,月色清明,令人仿佛沉浸在声声滴漏中。

  白露一到,草木日渐萧条,候鸟南飞,使人见景伤情,故有悲秋之说。魏晋曹丕的《燕歌行》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的诗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哀婉凄美的秋色图。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但惜秋风多,衰荷半倾倒……”唐代白居易的《南湖晚秋》,描绘了白露秋风夜,天气逐渐转凉的风景。诗人看着斑驳萧瑟的湖面,不免触景感伤。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白居易的这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看到了大雁凌空南归,怀念异乡的亲人,可惜兄弟分散,戍鼓断路,只能在月色中寄托思乡之情了。而当盘点那些脍炙人口的悲秋诗词,真是举不胜举,像魏晋左思的“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当然,白露节气也并非全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像唐代刘禹锡的诗《秋词》,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一扫传统悲秋、厌秋的颓唐,描绘了一幅开阔辽远又富有生气的画面,让读者没有半点悲伤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露,从先秦的诗歌源头,顺流而下,穿越千年浩荡光景,承载着唐风宋韵,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人心的名词,不管何时捧读,带给我们的,是无尽遐思和心灵愉悦。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打好全力推进复工复产攻坚战
   第004版:打好全力推进复工复产攻坚战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专题
   第007版:广告
   第008版:关注2024海报集团金秋车展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中国新闻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健康周刊
一年明月今宵多
画中品“芋”迎中秋
捐资助学 爱民良吏
白露为霜诗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