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美艳 马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重要工作来谋划,为进一步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
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路径,适老化改造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随着海南自贸港的持续改革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特色。为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应高度重视适老化改造工作,可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为海南省发展“银发经济”“备老经济”、增进老年福祉提供助力。
适老化改造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
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适老化改造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在居住、出行、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适老化改造可消除地面湿滑、障碍物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保障了他们的权利,也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重视,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代际和谐,创造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利于筑牢“银发经济”“备老经济”发展基础,提升自贸港社会服务能力。适老化改造需要涉及建筑改造、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家装硬件、辅具设施、智能产品等多个领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适老化改造过程中会产生对助老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为产业发展和更新注入新的活力,进而提升社会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利于老龄化治理共同体的建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管是对老年人居住环境改造,如安装扶手、防滑地板、无障碍通道等,还是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如医院、银行、商场、公共交通等增设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友好的服务环境,或是推广使用适合老年人的信息技术,如大字体、高对比度的显示屏、简化的操作系统等,或是在社区层面提供更多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如健康咨询、文化活动、日间照料中心等,抑或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适老化改造,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都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这些主体共同参与适老化改造的过程,是老龄化治理共同体建立的过程,也是自贸港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的过程。
利于塑造海南老年友好型社会形象。适老化改造有助于展示海南自贸港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体现自贸港的包容性和人文关怀。这将有助于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资金投身于适老化改造领域,推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同时,海南自贸港开放性和便利性也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的适老化改造理念和技术,通过与国际先进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海南在国际养老服务领域的影响力。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适老化改造方向
提高“银发经济”“备老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指标中的显示度。《海南省养老服务条例》要求,各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前,我省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中,国民经济体系的指标主要是人口与就业、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利用外资等。以教育为例,统计数据中包括学龄儿童教育、大中小教育、特殊教育等,但老年人教育的数据并没有体现出来。银发经济、备老经济或适老化改造在统计数据中体现尚未明显,未来应科学纳入相关数据指标,完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进一步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共建意识。2022年、2023年我省分别出台《海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和《海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政策文件,下一步要加强关于养老服务和适老化改造政策的落地效度,适老化政策要应用尽用、用足用好。还要更大程度激发社会各界对适老化改造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如激发企业投资银发经济、备老经济意愿,鼓励社会组织、助老组织等主体参与适老化改造标准设定、适老化改造项目运营等。
适老化改造应对海南人口老龄化的路径
构建我省适老化改造工作体系。在宏观层面,可确立民政部门、社会工作部门为牵头单位,积极构建常态化机制,围绕数字技术适老化、城市环境适老化、住宅适老化以及互联网服务适老化等方面具体展开。
打造适老化改造“具象化”产品。以三亚和海口作为打造适老化改造“具象化”产品的突破口,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区域,规划建设集居住、医疗、康复、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中心。鼓励养老服务中心在服务内容和模式上进行创新,如引入智能化设备、开展个性化康复计划等,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同时,确保养老服务中心具备相应的运营资质和服务质量。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其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完成改造后,组织公众参观学习,让更多人了解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通过媒体宣传、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扩大示范项目的影响力。
注重意识培育,提高社会参与度。一方面注重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多种形式开展适老化改造公众宣传教育,营造浓厚适老化改造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和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适老化改造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和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作者均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元美艳单位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超单位为海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