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发展海垦文化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 陈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垦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海南要充分发挥农垦优势,传承发展海南农垦文化,不断擦亮海南的文化名片,更好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海南农垦文化的历史渊源及文化特质

  海南农垦文化来源于农垦事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海南农垦事业创办至今70余年形成的精神文化总和,是一种特色鲜明、积淀丰厚、开放包容的文化,由知青文化、南下学子文化、改革创新文化等多元素融合形成,体现为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丰富饱满的时代内容、激励人心的奋斗精神。

  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把发展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当成反封锁、反禁运的国家重大战略,决定在华南地区大举种植橡胶,海南农垦受命创办,担当为国拓荒植胶的历史使命。百万海南农垦人在以橡胶为主体产业的奋斗征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海南农垦精神,其文化特质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拓荒植胶期为“立足荒山野岭,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甘于奉献”;在抗风救灾阶段为“冲在灾害一线,掉皮掉肉不掉泪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坚强与智慧”;在力推多条腿走路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为“借助土地资源优势,勇于开拓、多产业发展,不断实现产业富垦”;在大刀阔斧改革期则为“与时代同频共振,服从大局安排的刀刃向内、革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13日召开的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在农垦体制改革、‘多规合一’改革、省直管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航权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事实上,海南农垦不乏改革创新、勇于开拓的文化特质。自上世纪50年代开荒种植橡胶以来,海南农垦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先后进行了6次体制机制改革。其中,2008年开始推进“一建立两分开三融入”体制机制改革,2015年推进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的新一轮深化改革,这两轮大变革以市场化为战略指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卸下了农垦背负多年的沉重社会负担,明确了海南农垦的企业定位,有效打破了“一胶独大”的产业格局,形成了多条腿走路、多产业竞相发展的经济局面。这两次体制机制变革体现了海南农垦文化的重要特质——“与时俱进、刀刃向内、改革创新、勇于开拓的使命感”。

  海南农垦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价值

  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有力抓手。创办至今已70余年的农垦拥有海南五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海南最大的农业企业集群、省政府直属大型国企。以橡胶产业为主体的海南农垦事业,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开发和繁荣海南岛和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海南农垦事业发展中,百万农垦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产业报国、艰苦奋斗、改革创新,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恢弘篇章,凝练形成了“产业报国的强烈使命感”的农垦文化核心内涵,这一核心内涵包含红色革命的基因、艰苦奋斗的底色、产业报国的价值观、勇于开拓的发展动力。

  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现实需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海南和广东垦区本是一家,可以联动、同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源、同宗、同质文化,以橡胶、荔枝、胡椒等同类热作特色农业产业合作为抓手,构建起互联互通的文化纽带,多措并举加强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及同向发展。在输出农垦产业产品的同时,将“艰苦奋斗、爱国奉献、改革创新”等农垦文化元素赋植其中,可更加有效加强海南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产业经济交流合作,促进与东盟的联动、同向发展。

  增强海南本土文化自信的需要。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的海南文化生态圈将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相互交织激荡、交锋交融之地。传承和发展本土特色鲜明、主旋律文化色彩浓厚的海南农垦文化,能够让海南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增强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强。而且,农垦文化所具有的实干奋斗、团结拼搏、产业报国创业精神正是加快海南高质量发展必需的精神力量。

  海南农垦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传承发展海南农垦文化,必须敢于超越自我,以宽阔战略视野,结合海南农垦事业的发展实际、结合海南农垦文化核心内涵“产业报国的强烈使命感”,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合力推进农垦文化传承。海南农垦可立足实际,鼓励、支持高校和智库等科研机构联合成立海南农垦文化研究中心,通过举办农垦文化大会等形式,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促进多领域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与时俱进实现海南农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合作双方可充分利用西联“百年胶园”“金江王震橡胶试验田”等红色橡胶资源以及“万亩荔枝基地”“万亩胡椒基地”“南繁国家南滨产业园区”等大产业、大基地资源,统筹推进农垦区域史料文献的整理及数字化保护等方面工作,围绕创业精神、企业文化、产业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组织举办研讨交流活动、思政宣讲等方式不断拓展深化研究,推出一批具有新时代海垦特色的文化研究成果。

  打造文化IP,协同推动农垦文化传承发展。新时代传承和发展海南农垦文化,要重视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促进农垦文化与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相融汇,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要抓住自贸港发展文旅产业的时代机遇,积极争取旅文部门的支持,联动省内外旅行社等相关企业,精心策划、打造海南农垦红色旅游、休闲生态游等精品线路,构建新时代海垦文化IP,并借助精品游线路向国内外扩展及弘扬以红色基因为核心元素的海南农垦文化。同时,对标南泥湾博物馆、上海市总工会工匠展览馆等博物馆,将陈列、展示海南农垦文化产品的海垦博物馆改造升级,形成集研、学、游、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海南农垦文化宣传窗口。

  守正创新,融入时代内涵传承发展农垦文化。守正,就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传承“产业报国的强烈使命感”核心内涵不变;坚持传承“四海一家,团结拼搏”的文化理念不变;坚持传承“勤俭建垦,戒奢戒贪”的传统作风不变;坚持传承“爱国爱党、胸怀大局”的责任意识不变;坚持传承“肯干实干,勇于开拓”的拼搏精神不变。创新,就要与时俱进、同频共振。创新发展“甘于奉献,产业报国”的核心价值观,有效实现个人利益与国企利益的平衡;创新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开放、竞争合作、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等时代理念;创新发展“掉皮掉肉不掉泪”的传统思维,融入灾害保险、金融保障等经济思维与各种灾害开展更加有效斗争,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对海南农垦事业造成的损失等。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社科院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所负责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深读·海南
   第005版:理论周刊
   第006版:理论周刊
   第007版:琼海观察
   第008版:中国新闻
严守耕地红线 助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加强适老化改造 巩固发展“银发经济”
传承发展海垦文化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用法治力量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