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
通讯员 侯宇初 贺佩 郑珑红
南海之滨,艳阳高照,南繁育种季不约而至。
10月11日,三亚市崖州区,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在田间轰鸣作业,各片田地里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耙地、耢地、平整、起垄……机械运转、工人忙碌,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南繁)组织人员在专区开展备耕作业。
“好土壤才能种出好收成,我们赶在育种单位到来前,做好土壤培肥、地力提升等备耕工作,不误农时,确保今年南繁季育种工作顺利推进。”海垦南繁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企业持续发挥种业CRO服务模式,为科研单位提供翻地、插秧、打药、施肥、收获、农工劳务等一体化育种管理服务。
随着作业推进,专区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地的翻耕、深施肥等工作,土壤达到“平、墟、润、湿、温”播种条件,只待时机合适,育种科研人员便可将育种材料栽种其中。
提供一站式种业CRO服务,做科研单位的田头管家。早在南繁季开始前,海垦南繁便成立南繁服务部专班小组,派出工作人员前往田间地头,通过拉家常、听诉求的方式向职工群众普及土地承包费涉税的有关知识,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承包费支付相关工作,同时加强与大隆水库负责单位的协调沟通,做好用水管理和园区管道维修保养工作,最大限度调度配合,确保南繁季各科研单位用水和生产工作正常开展。
与此同时,机耕部全体人员也在加班加点检修、调试、保养各类农机具,与定点维修公司保持联系,并安排专业人员及时提供维修服务。
在南繁高标准农田内,不仅有“旱能灌、涝能排、田成形、路相通、渠相连”的良好格局,还配备了完善的物联网管理设备和数字农业监控系统,气象、土壤、水质、虫情等各项农业数据实时更新,极大提升了科研单位的田间管理效率。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在加代繁育、鉴定筛选、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司致力于为南繁产业发展储备高质量的土地资源。”海垦南繁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部署,对2019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展开重点摸查。其中,海垦南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二期)涉及红岛、红卫、前进队三个片区。为了保障南繁科研单位用地,公司积极落实高标准农田整改工作,确保育种科研更加高效。
截至10月7日,该企业已完成人工打草作业约1万米,机械、人工清理排水沟约2950米,清理泄洪河道约400米;完成护坡、路基修补约700米及6处电管站抽水管除锈防腐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的85%。
抢抓好时节,育出新希望。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水田里铺满新绿,海垦南繁的工人脚踩水靴穿梭其中,为新种下的“留香优贡丝香”品种稻苗灌水、施肥。今年,该品种在第六届“海南好米”评选中夺得金奖。
海垦南繁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依托南繁育种资源禀赋,最大程度发挥海南制度集成创新优势,转化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整合种业科技创新资源,优化调配“育繁推服”全产业链资源要素,为种业颠覆性新技术、前沿技术的孵化、转化、产业应用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南繁服务保障。
(本报三亚10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