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擦亮海南“玩海”特色旅游品牌
  远眺三亚湾畔,众多游艇驰骋海面。

  三亚蜈支洲岛,潜水运动火热。

  本组图片均由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 林勇新

  旅游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聚焦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是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统计,2023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9000.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1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9%、71.9%。其中,海洋旅游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海南奋力“向海图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背景下,海洋旅游的转型升级,对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A 海洋旅游 向“玩海”转型升级正当时

  旅游业开放度高、涉及面广,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机组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海洋旅游是丰富海洋业态、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力引擎,是传承和创新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伴随着市场出现需求多元化、追求个性化、消费大众化等特征,海洋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帆船帆板运动、冲浪、游艇出海、潜水与珊瑚观光、邮轮游等“玩海”项目成为广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在今年国庆期间,海南沿海市县围绕海这一特色,做足海的文章,推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多样化的海洋旅游产品,助推海南旅游吸引游客413.32万人次,游客总花费57.3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0.7%、1.1%。因此,顺应海洋旅游发展新趋势,海南应充分利用海的优势,抢抓历史机遇,打造“玩海”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B 海南海洋旅游转型升级具有独特优势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发展“玩海”旅游经济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独特的区位和适宜温度。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带,四季不分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2.5至25.6℃之间,年日照时数1780—2600小时。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为发展具有鲜明“清凉”特征的“玩海”旅游经济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天然本底。

  二是海域兼具广度、深度、资源丰度。海南受权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其中,海南本岛近岸海域拥有地貌丰富的环岛海岸线1900多公里,岛屿、礁石、滩涂、沙洲以及风光旖旎的海湾众多。海域中分布着丰富的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海洋生物资源。宽广无垠的海域和立体多彩的海洋生态,为海南海洋旅游从传统的滨海观光向海上、海岛延伸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样化的选择。特别是为开发新、奇、特的海景跳伞、海底潜水、珊瑚礁探险等探索性的“玩海”旅游项目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极大提升了其对“Z世代”游客的吸引力。

  三是高标准生态修复、保护为优质的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保障。近年来,海南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指引,以美丽海湾建设为重点,依托实施海岸线和滨海湿地整治修复、珊瑚礁生态修复和红树林种植及提质改造等工程,强化空间管控、实施精准治污,海洋生态质量持续向好,海南岛近岸海域优良(一类、二类水)水质面积比例常年超过99.8%。同时,海南着力实施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六水共治”等标志性工程或行动,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了海洋、海岛、海湾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确保了生态价值与“玩海”旅游经济价值的相互转化。

  四是开放融合的海洋文化。独立的地理单元,促使海南的海洋文化融合了汉族、黎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景观,既有古老而又别具特色的黎族苗族文化、疍家文化,又有生产性的渔猎文化、煮海晒盐及其衍生的赶海节等海洋节庆文化。这些文化有利于旅游行业主体在“玩海”旅游产品一体设计中,融入追溯南海人文历史、感受渔村风情、体验渔耕(更路簿)文化和疍家人海上生活、探索黎族苗族非遗传承等可沉浸式参与互动的文化元素,拓展“玩海”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内涵。

  五是明确的政策取向。海南在多个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海洋旅游的发展。如《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期末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将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7.3%。该规划与《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均将发展深海旅游、深化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加大高品质海洋旅游产品供给等纳入重点内容。同时,在《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实施层面,对旅游产品的布局优化、产品创新、品牌塑造等进行了细化安排。在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方面,2023年1月,海南印发了《关于加强海洋旅游业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这是全国首个专门从用海要素保障和活动规范层面支持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再者,自贸港政策加持助力提升海南旅游业国际化水平,为企业创造降本增效的实质性利好。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港澳地区外国旅游团入境海南144小时免签政策以及邮轮免签政策,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有力支持海南旅游业拓展境外客源、助力行业主体降低经营成本。此外,海南通过综合整治、商户信用星级管理及“一户一码”监管举措、设立“海南放心游”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平台等方式,持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但也应看到,海南海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旅游产品特别是文旅融合的产品丰富度不够、旅游市场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旅游业优质人才短缺等方面的挑战。

  C 供给侧与需求侧双管齐下,推动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

  海南位于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最前沿,海南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可构建覆盖中国与东盟国家共计20.8亿人口的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圈,待挖掘潜力巨大。面对新时代海洋旅游的新潮流、新时尚,海南“玩海”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内外兼修,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以进一步擦亮海南国际旅游消费的靓丽名片。

  一是全力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高质量供给,扩大旅游市场容量。海南可对海域岛礁等自然资源、海洋文化资源等海洋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对重点开发地区、重点群体的旅游需求进行摸底调研,并以此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引导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玩海”旅游需求。尤其要发挥海的优势,做足海的文章,加快从“看海”向“玩海”转变,打造海南独有、有世界影响力的海上娱乐旅游项目,促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另外,依托海洋文化节庆、海洋艺术展览、海洋文化沉浸式体验等,推动海洋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附加值和吸引力。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海南可借鉴参考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GSTC)的相关标准和指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创新建立适应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二是持续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如海南可立足气候温暖宜人、生态环境优美、深远海鲜明特色等,继续深化旅游与康养、体育、低空、航天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枝繁叶茂”的旅游经济体系。同时,加大研究利用人工智能、5.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培育数字艺术、数字光影技术与夜间旅游等虚实结合的旅游新业态。

  三是聚力营造优质的旅游消费环境。除强化市场监管外,海南可在提升旅游便利性方面持续发力,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涵盖旅游目的地地理、气象、交通等信息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同时加强交通便捷衔接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清晰的指示标识、提供多语言服务等,切实增加旅游的便利性。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自贸港影像志·地理海南
   第005版:深读·海南
   第006版:理论周刊
   第007版:理论周刊
   第008版:中国新闻
擦亮海南“玩海”特色旅游品牌
携手同建海南网络文明新高地
加强海南自贸港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