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燕
“凑满减、下定金,再定好闹钟提醒自己付尾款,结果一通操作下来还贵了几十块钱。”“双十一”临近,各电商平台陆续推出新一波预售预热活动,但不少消费者投诉称,预售产品比直接购买更贵,且预售结束后立刻降价,“尾款人”变“韭菜人”,购物节变成“套路劫”,让消费者的钱包和心情都很受伤。
“双十一”被称作全民购物狂欢节,各电商平台都在这一天打折促销,因其活动多、优惠力度大广受消费者欢迎。然而,近年来,“双十一”的套路越来越多,营销方式越来越复杂,预售、满减、红包雨、直播间优惠……五花八门的打折花样,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为了享受优惠,需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规则、拼凑满减、全网比价,甚至全天蹲守直播间抢优惠红包,最后却往往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分到红包两毛五”。更有甚者,有些商品经过层层“优惠”之后,价格反而比直接购买还贵,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价格陷阱,吃个“哑巴亏”。
这种促销模式,很容易让消费者和商家都陷入困境。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复杂的规则并没有让消费者享受多大优惠,反而容易让他们感到麻木和疲惫。而对于商家来说,套路重重的促销活动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商家提高曝光率,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商品,但这种行为无疑会消耗大家的耐心与热情,损害市场的公平与透明,从长远来看对平台和商家是不利的,甚至可能会损害“双十一”这个品牌。
针对“双十一”的重重套路,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规范措施。每逢“双十一”,市场监管总局都会发布提示,要求各电商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规范促销行为。中消协也多次发布消费提示,指出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存在的问题,提醒消费者注意。但“双十一”终究是一种市场行为,还需监管部门、平台、商家等多方发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氛围,别让好好的“双十一”购物节变成“套路劫”。
一方面,平台和商家应重视问题,平台应负起主体责任,加强监督,完善规则,优化算法,化繁为简,使各种促销活动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商家,与其玩套路让消费者“入坑”,不如将重心回归到为消费者提供简单、便捷、实惠购物体验上,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创新营销方式等途径,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督力度,畅通投诉渠道,坚决打击利用“双十一”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不法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最初“剁手”“薅羊毛”式的购物狂欢,到精打细算、争当“省钱天才”,如今,理性消费、品质消费渐成主流,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需要一个更加简单、公平、愉快的购物环境。期待今年以及以后的“双十一”,能够摒弃那些套路,回归其应有的简单与纯粹,促进电商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