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强
苏东坡初到儋州,人地生疏,整日“澹然无一事”,“静极生愁”(《夜梦》)。他在《与程全父书》中说:“某与小儿粗遣,困穷日甚,亲友皆疏矣。”
宋绍圣年间,章惇、蔡京得势,加紧对“元祐党人”的迫害,与东坡亲近的人,几乎无一不遭殃。为了避嫌远祸,士大夫朋友们,甚至从前日夕相从的门生们,也多畏避不见,少有音息往来。
然而,九十高龄的道家弟子吴子野却不畏权势,“勇于义”,冒着惊涛骇浪,跨渡琼州海峡,抵达儋州看望东坡。他是渡海给东坡带来快乐的少数人之一。
南下安抚东坡
东坡到儋州后住进破旧的驿舍。军使张中到任后派兵修葺驿舍,让东坡父子安心居住。
章惇将东坡贬至天涯海角,不“必欲置之死地”不罢休。
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二月,章惇、蔡京议派吕升卿、董必察访岭南。吕升卿是吕惠卿之弟,他家兄弟与苏家兄弟有刻骨仇恨。董必是著名的刽子手。董必本为荆湖南路常平,在衡州查孔平仲连毙三命。章惇起用吕升卿、董必按察两广,用心显而易见。
绍圣五年三月,董必到雷州追查苏辙“强夺民居”案,幸得苏辙有租赁契约,才没话说。最后将苏辙移循州安置,雷州守张逢被勒停(免职)。董必发觉东坡馆于行衙,立即遣官过海查治昌化军使张中修伦江驿事,意在陷害东坡。
吴子野获得此消息,立即动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渡海赶到儋州,将此消息通报东坡。
吴子野,名复古,字子野,号远游,揭阳(今广东省揭阳市)人。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典,为人刚正不阿。吴子野十分崇敬苏东坡,总是在东坡落难的时候出现在东坡身边。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吴子野曾去探望。他不断托人将一些珍贵的东西送给苏东坡。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到惠州,吴子野闻讯赶往定州、扬州间与苏东坡作别。苏东坡谪居惠州期间,吴子野多次前往探望。吴子野还出谋献策,协助苏东坡营建西湖。在相处的日子里,苏东坡写了多首诗。其中有《吴子野绝粒不睡,过作诗戏之,芝上人、陆道士皆和,予亦次其韵》《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等。
吴子野将董必南下察访的消息通报苏东坡,让东坡做好最坏打算的思想准备。
果然不出预料,苏东坡被驱逐出驿舍。
苏东坡在《与程全父书》中记载:“初至,僦官屋数椽,近复遭迫逐,不免买地结茅,仅免露处,而囊为一空。困厄之中,何所不有?”
苏东坡并不向困难屈服,买地建屋,自得其乐。
然而,军使张中却因派兵修葺驿舍给东坡父子居住而被罢官。
伴东坡渡海北归
据刘墨《苏东坡的朋友圈》考证,吴子野多次渡海看望苏东坡。第一次是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岁暮,苏东坡《和陶杂诗十一首》的第七首提到吴子野和蓝乔的极其传奇的旧事。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是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三月和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十月前后。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五月。
元符三年二月底三月初,吴子野在广州听到登基后的新皇帝赦免元祐旧臣,即刻渡海来到儋州,告诉东坡遇赦内迁廉州的消息,并出示子由在遁州赠给他的诗。东坡作《次韵子由赠吴子野先生二绝句》诗:“其一 马迹车轮满四方,若为闭暑小茅堂。仙心欲捉左元放,痴绝还同顾长康。其二 江令苍苔围故宅,谢家语燕集华堂。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左元放,即三国时的左慈。左元放有道术,曹操欲杀他,但他时而匿入壁中,时而将行走在市中的人变成自己的模样。顾长康,东晋著名画家,字长康。工诗赋及书画。江令,指江总。南北朝时期诗人。曾因避乱,流离岭南。东坡以此喻元祐时期被贬南方的诸大臣。诗中暗示世局将有所变化,“新政”给元祐党人带来的喜讯,使东坡格外喜悦。东坡被贬儋州,原来觉得“垂老投荒,无生还之望”,“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当作墓”。(《与王敏仲书十八首》之十六)吴子野带来的消息,使东坡非常惊喜,又作《真一酒歌并序》赠子野:“远游先生方治此道,不饮不食,而饮此酒,食此药,居此堂。予亦窃其一二。”“酿为真一和而庄,三杯俨如侍君王。湛然寂照非楚狂,终身不入无功乡。”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东坡离开儋州北归,子野担心东坡路上不安全,陪伴渡海,幸好一路顺风,平安抵达对岸。他们在雷州才分手。
后来,子野以及何宗一、昙颖和尚、海会禅师等人自番禺至清远一路陪同,游广庆寺,与东坡话别。不幸子野染病逝世,享年96岁。
友情与东坡诗文同在
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吴子野与苏东坡相识于济南。他比东坡大30岁,应属于忘年交。吴家三代与东坡兄弟有交游,而子野与东坡的交游长达二十余年。
苏东坡在济南期间为吴子野撰《远游庵铭》,赞吴子野“徒见其出入人间,若有求者,而不见其所求。不喜不忧。不刚不柔,不惰不修”。
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三月,吴子野再次渡海看望苏东坡。他们夜坐谈天,回忆惠州游逍遥堂的情景,作《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三生”,佛教语,指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也就是前世,今生,后世。吴子野渡海而至,重叙往日旧事,令苏东坡恍如隔世,感慨万分,深感友情之可贵,相聚之难得。
苏东坡与吴子野相识是通过李师中在苏东坡经青州赴济南时引见。两人相见尽情探讨养生之道。济南相见不久,吴子野就回南粤,苏东坡依依送别。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受尽折磨。“亲朋故人多畏不见”,这时,吴子野又出现在苏东坡的身边。《苏轼全集校注》共收苏东坡给吴子野的书信七首,有六首是在黄州时所作。有一封书信写道:“寄惠建茗数品,皆佳绝。彼土自难得茶,更蒙辍惠,惭悚!惭悚!沙鱼、赤鲤皆珍物,感怍不可言。扶劣膏不识其为何物,但珍藏之,莫测所用,因书幸详示谕也。近有李明者,画山水,新有名,颇用墨不俗,辄求得一横卷,甚长,可用大床上绕屏,附来人纳上。”书信披露苏东坡谪居黄州,他们互送礼物。
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苏东坡应潮州太守王涤之请撰写的《潮州韩文公庙碑》,高度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苏东坡此文历来被朱熹等名家推崇。此文的写作与吴子野有着密切的关系。东坡《答吴子野七首》之七云:“《文公庙碑》近已寄去”,“云潮人虽小民,亦知礼义,信如子野言也。”从信中看出吴子野为苏东坡写好此文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因此,苏东坡给王涤的信对王涤以礼相待吴子野,很高兴:“子野诚有过人,公能礼之,甚喜!”
苏东坡北归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时获悉吴子野去世的噩耗,写下《祭子野文》表达无尽的悲伤与感慨。“急人缓己,忘其渴饥”,称赞子野的高尚品格。“送我北还,中道弊衣”,回忆子野陪伴北归的情景。“飘然脱去,云散露睎”,叙述子野“正是一个得道者所具备的形象,就像天上的云散了,地上的露水在日出后干了一样,自然而洒脱。”
患难见真情。两位传奇人物已远去,而他们的友情却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