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君老师:
您好!从成为妈妈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要培养一个有幸福力的孩子。不过,对于如何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幸福力这个问题,我其实有些茫然。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一个新手妈妈
想让孩子拥有幸福力的妈妈:
您好!我们所有努力的最终目标,就是想拥有幸福的人生。那么,幸福感、幸福力是什么?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幸福力?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说,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与美德,通过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换言之,幸福感源于由内而外的自洽与一致,源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构建积极关系的能力,以及应对挑战和挫折的能力。
对个人而言,幸福感能让人拥有知行合一的积极心态,包括乐观自信、有勇气追求梦想和应对挑战、让生活充满希望和意义等;于社会而言,有幸福感的社会更和谐、安全、稳定。因此,提升幸福感是个人的小确幸(网络用语,生活中那些微小但确实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更是社会的大美好。
所谓幸福力,就是人们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提升幸福力的途径是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特质和建设积极关系。家长想通过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引导孩子不断提升幸福力,可以通过以下这些具体方法。
丰富“幸福篮子”的供给
提升幸福敏感度,不断丰富“幸福篮子”的供给。积极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说,如果你的生活缺少你想要的幸福,那就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并搜集那些小确幸。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留意和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放入家庭“幸福篮子”中。比如,每天共进晚餐时或晚睡前,每个家庭成员都分享至少一件能装进“幸福篮子”的美好事物。例如,一张笑脸、一份善意、一顿美食、一片翠绿、一方晴空、一抹晚霞……有人说,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好,缺少的是发现美好的眼睛。当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并分享这些有滋养性的美好事物或时刻时,愉悦感、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久而久之,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会逐渐提升,修炼出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和一颗储备丰富的欢喜心。
创造家庭的美好时刻
共创美好时刻,增加积极体验。教育从业者李一诺说,好的家庭,每天都应该有笑容和笑声。创造愉悦的家庭情绪环境是提升孩子幸福感的首要任务。家庭成员共创家庭“精心且美好的时刻”,是提升家庭生活乐趣和幸福指数的不二法门。李一诺在其著作《笑得出来的养育》中说,真正的高质量陪伴,意味着孩子和你互动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她在书中分享了屡试不爽的亲子游戏。比如,给不想陪大人走路的孩子一根树枝,和孩子玩“火车游戏”,让孩子当“火车头”带领大人往前走。游戏的魔力和给人的情绪滋养,能教会孩子用松弛愉悦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妨邀请孩子一起共创提升家庭情绪环境的游戏。每人每天都拥有取悦自己的时间,并以己之长给家人提供快乐源,让孩子每天快乐多一点。
养成感受幸福的习惯
采取积极行动,养成随时都能感受幸福的习惯。《大脑幸福密码》从脑科学的角度,讲解了增加、巩固和扩大幸福感的四个步骤:拥有、丰富、吸收、联结。当家长与孩子一起丰富“幸福篮子”里的内容、共创家庭美好时刻时,就已经拥有了幸福感。接下来,要想办法不断丰富这些感受。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深入观察、体验能带来幸福感的事物或活动,比如,观察一朵花、品味一道菜、感激一个人等,体会身心被触动的感觉,从认知、情绪和行为等维度丰富事物或活动带来的身心感受。记住这种感受,把体验内化于心,变成自己“幸福篮子”里的心理资源。最后,把这份幸福感与日常生活联结。当我们陷入情绪低谷时,可以随时从“幸福篮子”里调用这些幸福资源,使之成为慰藉和滋养我们的能量。如此日积月累,就能帮助孩子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幸福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想培养出有幸福力的孩子,需要父母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的幸福力,以下三本书能为你们提供帮助:《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松居直著),用绘本和游戏在幼儿心中种下幸福的种子;《笑得出来的养育》(李一诺著),引导家长用游戏创造充满欢乐的家庭环境;《大脑幸福密码》(里克·汉森著),讲述塑造平静、自信、满足的幸福大脑的奥秘。
惠君
(作者系海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