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只有不到三成的野生石斑鱼最终可以成功驯养成为亲鱼,整个基地一年的运营成本超过3000万元。”谢利峰说。
“走,带你看看‘宝宝’。”喂完亲鱼,大喊一声,谢利峰带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登上喂鱼船,向正前方海域的网箱群驶去。大约10分钟后,渔船便抵达了深海养殖网箱。与普通网箱不同,这个大网箱的正上方,安放了巨大的带孔网罩,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提上一桶自制的饵料,谢利峰站在网箱边缘,开始往箱内投放鱼食,原本安静的水面顿时热闹起来,成群的红瓜子斑幼苗纷纷从水底游上海面,大快朵颐。
“这是我国红瓜子斑人工繁育苗种首次在深海网箱养殖,去年7月投放到网箱时每条鱼才约20克,经过半年的养殖,现在一条鱼都有200多克,10万尾鱼苗成活率超过90%。红瓜子斑海上网箱养殖实现新突破,以后深远海养殖的‘大家庭’又多了一个新品种。”看着身前成群的红瓜子斑,谢利峰加快了投喂的速度。
正午时分,阳光正烈,忙碌了一上午,谢利峰却未立刻离开。把目光投向万顷碧波,他若有所思,“十年磨一剑,11年的保种行动终有收获,这群人工繁育的红瓜子斑健康长大,海南的‘蓝色粮仓’正在产出更多优质水产品,我们的坚守也就有了意义。”(本报三亚2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