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出差到河南,我走出机场的时候,虽然是春季,迎面吹来的微风还是让我顿感中原那乍暖还寒的浅丝凉意,夹杂着蒸气般的干燥,让我的唇舌有强烈的饮水渴望。我行走在广袤深沉的中原大地,浮光掠影,去品味河南这幅绵长的美妙画卷。
登封市,距河南省会郑州七十多公里。在河南,登州市名气不小,盖因名闻遐迩的少林寺就在其境内。作为千年古刹,少林寺确实是名不虚传的。我在少林寺内,无时无刻都感受到这座古刹的禅机。作为一座寺庙,少林寺的构造与其他寺庙没有太大区别,它之所以能够享有盛名,完全是因为它的兴盛紧密地与皇家的垂青和百姓的尊崇联系在一起。在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上,少林寺经历了太多的腥风血雨,建了毁,毁了再建,少林寺曾经数次毁于兵戎火海之中。也就是在这兵戈铁马,挥戟舞剑当中,少林寺功绩彰显,深得皇帝的宠幸与恩赐,因此也就有了少林寺成为众多寺庙中独独被至高无上的帝皇赐于可以俸养五百僧兵的庙宇,此等荣耀也只有少林寺才配。少林寺深得百姓的顶礼膜拜。我在少林寺的里里外外寻找当年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里的动人心魄的踪迹,寺庙巍峨、塔林耸立、山坡绵延、小河潺潺,真是如诗如画,梵音曼妙,余味无穷。
洛阳是河南一座名城。洛阳牡丹是洛阳的一张名片。去看牡丹花,是我多年的宿愿。艳阳当头照,牡丹花开得正艳。我在洛阳最大的牡丹园-国际牡丹园观赏牡丹,一千二百多个品种的牡丹花,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古诗云:万般红绿见天真,百般颜色百般香。牡丹花色有红、粉、紫、蓝、黄、白、绿、黑、复色等多种,色泽有浅有深,有浓有淡,香味浓淡清不同,白牡丹多香,紫牡丹浓香,黄牡丹、蓝牡丹、粉牡丹淡香。嗅其花便知其味,观其花便知其香。我不停地把牡丹花摄入相机,而牡丹花却把我拥在花丛中,人与花同在,花与人同心。时而热烈,时而平和,时而兴奋,时而冷静。同行的祁女士在花丛中穿梭往来,或蹲或立,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人本来就美,这时又以牡丹花为伴,更添婀娜多姿,神采飞扬。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使得洛阳成为一座妩媚风流之城。万国衣冠接踵而至,使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一派盛景。
从繁花似锦的牡丹花会出来,我来到有着十万多尊造像的龙门石窟。这洞天佛地,在清清盈盈的伊河西山。看那万尊佛像,有的保存完整,有的失首断臂,便可以想见这万佛之窟,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浩劫。
白马寺,是洛阳一座名寺。距洛阳十二公里,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传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于是差使臣蔡音、秦景去西域拜佛,在月氏(今阿富汗)遇到天竺(今印度)高僧迦什摩腾、天竺兰,用白马驮着经书,历尽千辛万苦,于永平十年到达京城洛阳,汉明帝赦令修建寺院,并铭记白马之功,故名白马寺。与少林寺比较,白马寺花龙透雕、古柏森森。唐代诗人王昌龄诗云“明月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在白马寺内,我确是领略到诗人笔墨下描述的意蕴。
位于黄河以南豫东平原上的开封市,是一座历史名城。是我在河南的最后一站。从遥远的夏朝开始至明朝初年,历史上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所以,开封至今留有“开封古城,十朝都会”的说法。我走在开封的土地上,脚下是一座深埋着的曾经空前繁荣的古城,因为黄河的泛滥,泥沙俱下,开封渐渐地被掩埋。而今,开封城市的开发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使开发与保护并举,因为每开发一处都有可能破坏在地下掩埋的历史古城,这是作为城市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重大课题。
在河南的短暂之行,让我难以忘怀。在美丽的椰城海口,我对着河南的方向,翘首以盼,再一次的造访。我相信,河南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城市,必将把没有写尽的春雨化作一方古砚,聚五岳的松烟,黄河的巨浪,变得更加五色斑澜,胜景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