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南海网 | 南岛晚报 | 证券导报 | 法制时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好路还长
无障碍,还要跨越几道“障碍”?
王会姣正在她家改造后的厨房做饭。为方便她做饭,灶台的高度大大降低。 (海口海秀街道办供图)
扫码看 动深读 (见报当日8时更新) 视频拍摄:尤梦瑜 视频剪辑:吴文惠
海南日报客户端
南海网专题
  ■本报记者 尤梦瑜 实习生 林敏

  核心提示

  和高日晓通过QQ聊天,让人觉得特别“爽”,因为他打字速度很快。

  然而,键盘上的“快”却是高日晓心里的“苦”磨炼出来的。为啥打字快?因为他说不出自己想说的话。两岁时的高日晓发高烧,因药物注射过量而导致了耳聋。

  他的人生已因残疾而充满障碍,而无障碍设施建设却能从生活环境上减少这个群体面前的障碍。

  2012年,国务院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之后,相关文件都将“无障碍设施”的概念升级为“无障碍环境”,从设施到环境,说明了这项工程的覆盖面愈加广泛,同时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部门参与进这项工作中。事实上,不少专家表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无障碍环境所针对的群体已从残疾人扩展至老年人。

  2016年11月,全国政协办公厅视察团来琼展开“无障碍环境建设运行情况”专题视察。视察团成员们表示,海南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后,行动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本应有无障碍设施的地方不同程度上仍有欠缺,一些细节还可以更加细致。

  其实,早在2004年,海南日报刊登的新闻《残疾人难登残联大门》便引起了社会强烈共鸣,反响极大,得到了有关部门重视,促成一系列改善残疾人交通出行基础设施的整改。12年间,海南日报一直关注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现在国际旅游岛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究竟处在怎样的水平线上?是否达到“国际”水准?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采访。

  两块难啃的骨头

  乡镇无障碍设施薄弱,老城区无障碍环境推进举步维艰

  王会姣家住海口商冷小区,今年60岁的她因小儿麻痹症而长年坐在轮椅上。她所居住的楼房因为建盖时间早而没有电梯,但好在受到照顾的她可以住在一楼。

  王会姣家里的厨房,灶台十分低矮,高度还不到一般人的膝盖位置,但这样的高度对于坐在轮椅上的王会姣来说是刚刚好的;洗手间里,各种手扶杆也装在合适的位置,方便她如厕、洗澡。不仅如此,她家所在的单元楼梯口也有缓缓的坡道,她可以不费力地出门晒太阳。王会姣说,自己很幸运,能够在各级政府、残联的帮助下接受家庭内无障碍设施改造。

  在2016年度里,我省有1000多户像王会姣这样的家庭可以接受来自省残联、市残联对其家庭的免费无障碍设施改造。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到2016年,我省共投入3183.3万元,为我省411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三亚市在此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据统计,三亚市为每户需进行改造的家庭平均投入2万至3万元。

  家庭内部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升级仅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很小一部分。近年来,我省在相关立法、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十一五”期间,海口和三亚被评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与此同时,我省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也依旧存在着相关条例宣传力度不够,无障碍设施被侵占或损毁,部分市县未落实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配套资金以及因无专人管理、无专项资金支持而导致的设施难以得到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情况。

  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到,目前,我省海口、三亚城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相对较好,乡镇地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较为薄弱。

  除了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还有新与旧之间的差距。整体来说,星级酒店,知名景区,公共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养老院、福利院、特教学校等特殊机构,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对达标。但在海口、三亚等城市中的老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推进因为资金、产权、城市发展建设等多种原因,建设则较滞后。

  散,单枪匹马难拉大车

  工作杂,部门多,难成系统

  有相关法规和规范,相关单位也有工作人员,可问一句:无障碍环境建设归谁管?答案却是一阵尴尬。

  作为残疾人的“家”,省残联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可谓最为直接。但联合会并非职能部门,在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息息相关的工作上并无直接管理关系,缺乏话语权。

  “残联是为残疾人群体服务的。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上,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为残疾人自己家里面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以及为相关职能部门在此方面的工作提供咨询与建议。”省残联维权部主任周金永说,省残联同时还会接应残疾人在遇到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时的投诉,并转达给相关职能部门。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省残联还开展建设盲文阅览室、与电视台合作制作手语栏目等工作,以保障残疾人权益,推动无障碍环境发展。

  “我们比谁都急,可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能做的却很有限。”周金永说。

  省住建厅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根据工作职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主要负责新改扩建市政道路上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如盲道、坡道等。

  省住建厅城建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家层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牵头单位是住建部门,但从‘十三五’开始,则由残联作为牵头单位。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的单位很多,类别繁多,大家都是平级单位,虽说有牵头单位,但很难说去督促、指挥其他单位工作。”

  生活中,大家关于无障碍设施的“吐槽”时常让人哭笑不得。盲道被拦断、残疾人专用洗手间成了储物间、升降梯停用……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人们有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识,却失去了日常维护管理的责任,其实这也与该项工作内容散、涉及部门多有很大关系。

  坐在轮椅上的符先生说,家门口的一个大超市为了阻止顾客将购物车推出超市而在门口设了立桩,殊不知这立桩挡住了购物车的同时,也挡住了轮椅。于残疾人而言,无障碍设施是一种应该受到保障的权益。“残疾让我们能做的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有限,可就是这几根立桩,让我们连逛超市这种简单的事都做不了。”符先生说道。

  “我们接到残疾人士的投诉后立刻去督促超市作出调整,但商家无动于衷,我们没有行政处罚权,能做的就是不停地督促。”省残联维权部工作人员说。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维护管理中,现行的原则是谁所有、谁管理。盲文站牌的设立与维管要找交通部门、盲道出现了问题归住建部门、建筑内的无障碍设施有问题就要找业主……从建设到日常维护管理,虽各部门权责清晰,但缺乏统一的规划让无障碍环境建设难成系统。而“难成系统”时常带来的一个“恶性循环”就是已经投入资金建好的无障碍设施因为使用率低而又陷于无人问津的境况。

  2016年,我国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的通知,红头文件上列了13家部门,事实上,有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每一次发文都会牵动多个部门,这也足以见得无障碍环境建设本就是一项庞大而又繁琐的大工程。

  难,一份属于全社会的工作

  从政府到公民的“人人有责”

  “很多人都以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就是加个电梯、门口用水泥抹一个坡,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不同的残疾有着不同的需求。有一次,我在升降梯里请旁边人帮我按了楼层,可因为电梯没有语音提示,我上上下下好几回,直到有人发现我看不到,好心提醒我楼层到了,我才出去。其实,如果电梯按键上有盲文,我也是可以自己按楼层的。”盲人小林说,在她看来,有时候健全人所给予的帮助也算是无障碍环境里的重要一环。

  “没有明眼人带我,我是绝对不敢出门的。”盲人按摩师黎绍云说。

  盲道有了,可盲人朋友们却不敢出门。他告诉记者,主要原因还是无障碍设施整体水平欠佳:“盲道不是被占道就是突然断了,过马路就更恐怖了,不是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声音提示,车子不懂礼让。我们真希望政府可以帮我们在设施建设上好好解决一下。”

  在同残疾人士的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全社会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知亟待提高。

  “北京等地医院已经配备了手语翻译,而海南还尚未出现。”高日晓说。出门在外,本子和笔比手语更加管用。这两年,QQ、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为聋哑人士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正因如此,据高日晓介绍,上海等地已经出台了对聋哑人士宽带上网费的减免政策;浙江、福建等地会为聋人办理手机流量优惠爱心卡等。“我们是国际旅游岛,希望这些服务在这里都可以跟上来。”

  “对待无障碍设施建设,我们的观念和认识都还要有很大的提升。”周金永说。类似“导盲犬能不能上车”等各种细节问题都能反映一个社会对“无障碍”的认知,城市的人文关怀也由此显现。

  市级残联在社区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时就遇到过不少困难。有一次,海口市残联在秀英区一社区内为一楼的肢残人士在公共楼梯口搭建斜坡时,遭到了同单元居民的反对。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斜坡才得以搭建。还有一位残疾人士,他的家人站出来反对对自家进行改造,原因是“怕麻烦,也不想让外人知道家里有残疾人”。

  “硬件设施的建设只是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残疾人的软性服务也要逐步意识到,例如公共场合排队优先照顾,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机制如何更好地适应需求等。”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陈小娅说。

  一项没有终点的工程

  无障碍设施建设需更细致,国际旅游岛打造“无障碍”,要达标更应“超前”

  省残联维权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具有规律性的现象,也颇能从侧面说明我省目前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水平:每年一入冬,维权部接到的各种有关无障碍设施等问题的投诉就会增多。

  原来,一到冬季,“候鸟”居民纷纷入岛,老年游客数量增加,这些从外地来琼的、行动不便的人们在原住地使用过的一些无障碍设施,到了海南却找不到了。例如,偌大城市难觅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在此次“无障碍环境建设运行情况”专题视察过程中,视察团中的不少专家提出,无障碍环境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其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不仅要达到国家标准,更应走在前列,与国际接轨,成为国内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典范以突显国际旅游岛的“国际化”。

  “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首先要在无障碍建设的标准规范上有所提升,能细的地方要更细。老城区的无障碍改造是个难啃的骨头,还需政府下大工夫。”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吴明江说。

  虽然,海南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国际化”的目标,海南要走的路还很长。正如专家们所言,无障碍环境改造上只有我们想不到的“细”,这是没有终点的工程。

  据了解,目前,我省正在加快出台《海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同时,在采访中,多家单位也表示,希望政府可以牵头,以此驱动这架“沉重”的“民生马车”。

  “十三五”期间,省发改委已组织相关部门申报储备残疾人康复和托养项目18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17个;省残联在加快《海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出台的同时还将继续组织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省旅游委也将加强景区特色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优化和改善景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在进一步完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推进乡镇无障碍设施建设步伐。计划在多个产业小镇、风情小镇和文明生态村等地推广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省住建厅城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令人欣慰的是,在我省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虽然仍面临着资金、人力等多方面的困难,但对于残疾人士的各项软性服务也在逐渐提升之中。无障碍环境建设没有终点,而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无障碍”才是促使这项工程前进的根本动力之一。

  1981年出生的高日晓是城市中的年轻人,从小到大,让他感受到最落寞、最茫然的事就是当他和一大帮健全的年轻人在一起时,大家聊得起劲,而他却只能在一旁注视。也正因如此,高日晓和他的省聋人协会手语组同事会在每周走进各高校教学手语。在聋哑人士们看来,越多人会基本手语,就可以帮助和促使更多聋人朋友加快回归社会主流的步伐。

  (本报海口12月12日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03版:海南新闻 关注2016年海南冬交会
   第004版:脱贫攻坚进行时特别报道
   第005版:专题
   第006版:深读社会观察
   第007版:海南新闻经济
   第008版:评论
   第009版:关注海口十大农业品牌建设·综述篇
   第010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11版:三沙新闻
   第012版:千年古郡 魅力儋州
   第013版:中国新闻
   第014版:中国新闻综合
   第015版:中国/世界新闻科技
   第016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7版:体育新闻综合
   第018版:文娱新闻综合
   第019版:教育周刊
   第020版:汽车周刊
无障碍,还要跨越几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