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见证了一段东方文明在全球化浪潮中觉醒、奋起、蜕变的时空跃迁。一个曾经吃不饱肚子的国家,从有可能“被开除球籍”的忧患意识中奋起,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这段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壮丽史诗,改变中国,也影响世界。
开门走向世界
回望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领导人以深刻的忧患意识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否则国家可能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加速前行。美国载人航天飞机加紧研发,德国自动化工厂繁忙有序,日本新干线列车高速奔驰。拥有近十亿人口的中国渴望融入世界,学习先进经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开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打开大门,走向世界。
一江春水向东流。从东南到西北,从沿海到内陆,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世界先进的技术、商品、资金、管理、观念迅速涌入,激发出巨大市场潜力和活力。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华夏大地经历“史诗般的进步”。
40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GDP总量从1978年的3679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人民币,7亿多人口脱贫……亿万民众靠着敢闯敢干的冲劲,趟出了一条越来越宽阔的康庄大道。
俄罗斯《星火》周刊说,正是借助改革开放,中国让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美国前财长鲍尔森说,中国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他“想不起曾有哪个国家增长如此之快”。
共享发展机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汽车与上汽“牵手”合资办厂,开拓市场。同一时期,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扬帆出海,登陆大洋彼岸。如今,通用汽车在华产量已经占其全球产量40%,万向集团已是美国中西部最大中资企业,拥有数十家制造厂。
万向和通用的故事,是中国与世界互动的一个缩影,映照出经济全球化的交互性逻辑:开放是中国对世界的开放,也是世界对中国的开放。从外国对华投资的“单行线”变成中外相互投资的“双向高速路”,中国与全球伙伴共同成长。
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40年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147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市场主体从不足50万户增加到1亿户以上,增长200多倍,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中国的崛起与复兴,使全球中心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世界进入了东西方共荣的时代。
走近舞台中央
2018年5月的一天,深圳骄阳似火。正在访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这里停留5小时,体验智能机器人、照智能人体镜,亲身感受“中国硅谷”的创新魅力。回国几天后,默克尔召开“人工智能峰会”,与领军企业和专家商讨人工智能策略。
有德国媒体惊呼,以创新立国的德国如今在人工智能、电动车、高铁、5G技术等领域需要追赶中国。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经历一次次“华丽转身”: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从“世界工厂”到经济强国,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中,中国厚积薄发,弯道超车,跃升为科技大国、创新大国,在不少领域从跟随者变为领跑者。
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中欧班列,从亚投行到丝路基金,中国致力于推进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沿线传出越来越多造福各国的生动故事。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话说,“中国正在建设通往未来之路”。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开放、发展、包容、创新、规则”等五大导向……中国以全新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独特智慧。巴西中国问题专家奥利弗·施廷克尔说,中国提出的新机制、新理念正在引领全球治理新航向,在世界秩序的“历史性转折”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