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钰
制茶酿蜜,煎炒炖煮,吃花的方法大同小异,却因不同原料,激发不同风味。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天南地北,花材各异,吃花菜谱也各有千秋。
中原槐花
四月暮春,姹紫嫣红开尽。河北、河南等地,高大的槐树上悄然挂满一簇簇细碎素白的小花。
又到了槐花开放的季节。常见的槐花有三种,一是国槐,常作药材使用;二是香水槐,花色粉嫩,仅供观赏;而人们常吃的槐花叫刺槐,因是外来物种,又被称为洋槐,花朵小而细碎,清香四溢。
刺槐自从明代传入中原,就被好吃、会吃的百姓盯上了。最常见的吃法是蒸槐花:摘下新鲜槐花,洗净后和入面糊中拌匀,撒上少许盐和香油调味提鲜,上锅蒸熟,清香满屋。
在华中、华北地区,槐花炒蛋、槐花肉饺也都是时令家常菜式。只要吃上这口槐花,便知道春已经来到。
苏杭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论花式甜品中的“人气王”,桂花当仁不让,桂花冻、桂花千层糕、桂花酒酿糕、桂花夹心糕………花样百出的吃法,足以说明它的高人气。
同玫瑰、茉莉花一般,桂花也得先酿成花酱、花膏,才作馅料,掺入点心。不一般的是,摘桂花的过程特别有趣,与其用摘,不如说是“打”。
于是,在桂花满街的苏杭,每到仲秋,“打”桂花就成了民间一大乐事。
最好的桂花得在晨起采摘,头茬桂花更香更甜。经验老到的 “打花人”熟知,凌晨五六点是“打花”的最好时候。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沾染露水的桂花是含苞的,一是比较好打落,再是不易氧化。
采收时,“打花人”在树底铺一层油布,拿起竹竿敲打树枝,倏倏忽忽的“桂花雨”落下,荡起满街的浓香。
人们将收下的桂花,去梗焯水,放盐去涩,再以蜂蜜腌制调味,一份香浓百搭的桂花酱便做好了。随意往酸梅汤、凉粉里加几勺花酱,金秋飘香的秋意便渗进了唇齿。
云南羊蹄甲
在鲜花王国云南,吃花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棠梨花、苦刺花、金雀花、核桃花、羊蹄甲……很多可食用的鲜花,在春天里次第开放,成为真正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
羊蹄甲在其中算是独领风骚。在当地,它被人们称为白花,因花瓣呈白色和微微的淡粉色而得名。和樱花一样,白花惯于先开花后长叶,一开便是满树繁花,宛如千万白蝶舞动翩翩。
云南人吃花,有自己的一套。吃白花前,先剥除萼片、花托,焯水漂洗,算是预处理。
断生的花,淋上蘸水,便是清香、甜脆与香辣交织的凉拌白花;未开的苞,裹上淀粉、鸡蛋,炸得金黄,则为香酥白花苞;清甜的花,辅以蚕豆,炖煮排骨,直到蚕豆沙软,骨汤浸润花瓣,鲜掉眉毛的白花蚕豆汤就出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