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儋州市峨蔓镇政府去往盐丁村,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在茂盛的仙人掌中穿梭,约三四公里,便到了女儿湖。1000多亩柔柔绵绵的湖面如一名娴静的女子,安静地依偎着粗壮的红树林。女儿湖因有了盐丁港的庇护,长年风平浪静、风光秀美,一年中多数时间都烟波浩渺,酷似神话世界中的“仙境”。
女儿湖现在叫湳湖,其实是一处浅水湾。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盐丁港拐了一个弯,便弯出了静美的湳湖。湖的周围有盐丁村、湳湖村、灵返村、小迪村、王石村、细沙村等,每个村子都很小,几个村加起来,人口不到1000人。港湾中的湳湖,依依柔柔、波澜不惊,不时有各种鸟儿惊鸿一瞥飞过。湳湖村的老人说,以前,这里不叫湳湖。明朝的时候,峨蔓岭下一个叫竹菜村的村子里,一户姓陈的大户人家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湳湖村。这个家大业大的陈姓人家把靠近湳湖村、当时属于自己的这片湖当作嫁妆给了女儿,期许女儿在这一湖碧水的护佑下生活美满幸福。一直到现在,村民还私底下把这里叫作女儿湖。
女儿湖的形状恰似两瓣拨开的贝壳,一半在北边,一半在南边,中间便是湳湖桥。湳湖桥建于20世纪70年代。没有建这座桥之前,盐丁、细沙等几个村的村民要到镇里,都只能在不涨潮的时候从湳湖涉水而过。湳湖桥由黑色的火山石砌成,长约30多米,桥身成拱形,中间有桥墩,一块块乌黑的火山石坚硬地撑起桥面,仙人掌顽强地从乌黑的石缝里钻出来,根枝粗壮,叶片肥大。站在桥下往上看,最高的仙人掌有1米多高,蔚为壮观。湳湖一直深藏在乡间,除了周边的村民,几乎没有外人踏足。这里是个浅水湾,又连着海,所以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有金线鱼、石斑鱼、沙尖鱼,还有肥大的螃蟹、海虾、富贵虾等。
以前,几个村子祖祖辈辈都在湖边晒盐,在湖里打鱼。湳湖对他们来说,是赖以生存的田地,是朝夕相处的伙伴,是小鸟呢喃的乐园。现在,社会发展了,很多村民都造大船到深海捕捞,到湖里抓鱼的人少了。“偶尔还是有人到湖里抓鱼的,只是现在的鱼类没有以前多了。”湳湖村的村民告诉我们,虽然鱼的种类没有以前那么多,但村民依然精心地守护着这里。湖边高大的红树林,从没有人砍伐。粗壮的仙人掌,被村民视为自己的家人,不去破坏它,任由它繁衍、生长、老去。湖边平滑乌黑的盐田,依然安详地静卧于阳光下,已经很少有人晒盐了。现在,很多村民用盐田晒当地的一种特产——番薯干。番薯干一片片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卷曲成花瓣的形状,就像一朵朵白玉兰,撒落在一个个砚盘里,很是好看。
来到这里,坐在干净乌黑的石头上,看湛蓝的天空,飘着些许白纱,缥缥缈缈、如梦似幻。起风了,波光粼粼的水面泛起一层层涟漪,慢慢地荡漾开去。朵朵浪花像一湖撒欢的花瓣,你追我赶,挤挤挨挨地奔跑到岸边。“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大抵便是如此吧。女儿湖对岸是茫茫的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船帆点点、船歌声声。
夕阳西下的时候,阳光红红地照着,我们在湖边徜徉,海水已退潮,粗壮的红树林露出根茎。庞大的根系,恰似一个个编织精美的鸟笼,根茎纵横交错、盘根错节,每一根都牢牢地扎进石缝或淤泥里。远远望去,壮观的“鸟笼”上点缀着茂盛的绿叶,海风徐徐拂来,叶片微微晃动。一群白色海鸟翩然而至,整个湖顿时生动起来。湖边的石头,在海水的冲刷下,异常洁净。这里的石头,形态各异、千奇百怪,有的像人或动物的头部,有的像莲花,有的像仙人掌,有的像大脚印。坐在岸边,四周静悄悄的,把脚伸到水里,各种小鱼在脚边游来游去。晃动处,各种水草袅袅娜娜、极尽妩媚。在这里,可以玩水,可以听鱼儿说话,看鱼儿一会游出水面,一会钻进水里。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条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夕阳洒满湖面,湖里没有其它颜色,只有一湖的金光灿灿。
女儿湖,无数光阴从你身边溜走,无数故事在你眼前轮回。你的容颜,依旧那般纯净、楚楚动人,一如当初的豆蔻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