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为新时代高等师范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使命、带来了新机遇,这就需要深刻认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师范教育。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师范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刻领会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围绕这一中心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安排,其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揭示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发展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教育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要义。发展教育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和价值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
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全局性作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科技发展靠人才支撑,人才靠教育培养,教育强国为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战略性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发展上我们还面临着原始创新不足的问题。建设教育强国,是我们坚持自信自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战略优势,就必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和凝聚一大批有创新热情、敢于创新、能够创新的创新型人才。
深刻认识师范教育在教育强国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
教育大计,师范为本,师范教育在国家教育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当前师范教育的人才质量决定着国家未来教育的发展面貌。教师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第一资源,师范教育是教育“母机”,是培养教师的主阵地、主渠道,发展“新师范教育”直接关系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师范强则教师强,教师强则教育强。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期。教育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以及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最重要的基础,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崇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需要我们以“办好人民满意和自贸港建设需要的高等师范教育”的实际行动答好时代答卷。
胸怀“国之大者”,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教育,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根本问题来思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理解领悟“两个确立”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立德树人。深刻认识师范高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把个人理想和人民需要、党和国家事业统一起来。要将“四有好老师”的新时代要求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传统师道文化贯穿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在“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比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优化专业结构。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建设自贸港等新需求,本着“新增师范类专业、优化非师范专业”要求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改造提升和动态调整。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对接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加快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验收,完成22个师范专业国家认证。四是强化课程建设。分类建设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线下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所有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师范类专业要先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所有教师教育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全部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五是拓展师范生培养路径。积极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按照“四有”标准,深化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加强师范生通识教育,学科教学知识考核,强化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开展未来教师专业能力训练计划,坚持实行每学期邀请一线中学教师讲学的制度,坚持每年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在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全面赋能教育上下功夫。加快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完善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建成具有海师特色的在线课程标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方式,全面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坚持服务海南基础教育。一是以“双五百工程”“卓越教师千人计划”等为抓手,让大学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让广大乡村教师能够“回炉再造”,普遍提高乡村教师素养。二是实施“十百千万”名师计划,为海南中小学培养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三是抓好“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科学引领海南省现有的50个中学卓越校长工作室、中学卓越教师工作室、中学卓越班主任工作室以及海南省名师、名校长团队开展“薄弱学校改造”“精准帮扶”“联合送教”“名师论坛”等系列活动,让卓越校长、教师工作室成为学校管理、教学研讨的“集散地”,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名师、名校长培养的“孵化器”。四是加强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创新。以省级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成建制合作帮扶、教学服务团队、教育数字化平台等为依托,推进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海南基础教育“献血”。
建强学校教师队伍。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党管人才,一体化推进人才引进、人事管理、职称评聘、绩效薪酬等多方面制度集成创新,以破除“五唯”痼疾,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营造“资源全开放、渠道全打通、服务全覆盖”的一流人才发展环境。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贡献海师力量。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