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矢志不渝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 杨显

  党的二十大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必将引领和激励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铸牢“文化之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铸牢“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个占据统摄地位的旗帜和灵魂。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化来说,旗帜和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建设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党和人民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指针。只有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固本开新、永葆生机,否则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核心要义就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和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促进全国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厚植“文化之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厚植“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文化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早期农耕生产实践,到近代革命实践,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华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主要文化表现形态。“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三者汇聚成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和主流,构筑起当代中国文化优势的三大支点,其中蕴涵着文化自信的充足底气,彰显着文化自信的充分理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正确认识和辩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好“本来”与“外来”、“当下”与“未来”、“继承”与“创新”、“转化”与“发展”的关系,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把握“文化之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把握“反哺人民”的文化要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最终落脚点在人民。其核心要义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要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起来,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坚持“文化之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持“党的领导”的文化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激烈变动之中,国内改革发展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把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激活“文化之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激活“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文化本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成国家文化工作的“一体两翼”。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证人民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另一方面,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传播“文化之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传播“中国智慧”的文化声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从传播方式和手段来看,运用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要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为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构建新的平台、创造新的形式。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要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坚持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运用对方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搭建起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从传播内容和理念来看,立足5000多年中华文明,重点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向世界表达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展现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理念等。不仅要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辐射力”,而且要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

  (作者为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省委党校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3版:本省新闻经济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民生新闻
   第006版:观点
   第007版:本省新闻关注2022金秋第一车展
   第008版:专题
   第009版:中国新闻综合
   第010版:中国新闻视点
   第011版:世界新闻时政
   第012版:文旅周刊
胸怀“国之大者”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师范教育
以庭院经济助推海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矢志不渝推进文化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