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惠宁
8月9日,走进万宁东澳镇丰登洋,成片的水稻长势喜人。“水稻株数多,分蘖能力强,我们有信心做到亩产900斤以上。”望着眼前这片稻田绿,万宁继才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裴继才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数月前,丰登洋这片田洋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占地达250亩,且撂荒长达16年。
“这片田洋涉及东澳镇东澳社区和东澳龙保村的数百户家庭,平均每户人家不到1亩地,种田成本高,而万宁神州半岛开发建设后,这一带的村民大多去神州半岛打工。”东澳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冯善东告诉记者,这片田洋还存在盐碱化现象,水利设施也存在问题。
2023年,万宁继续推进耕地撂荒及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推动撂荒土地复垦复种,对因土地流转不畅导致撂荒的耕地,可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及托管方式引导土地流转,并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全程托管、主要生产环节托管等方式加强撂荒耕地种植管理。
万宁市委、市政府与各镇(区)党委、政府签订责任状,要求各镇(区)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摸清耕地撂荒和“非粮化”底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以及“非粮化”整治工作,遵循科学谋划、分类施策、先易后难、稳妥审慎、循序渐进的原则,持续推进全市耕地撂荒和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整改。
“先解决大面积撂荒地复耕复种。”冯善东说,东澳镇经过排查,确定撂荒地有4000多亩,对于丰登洋的成片撂荒地,由东澳镇政府牵头,依托东澳社区和龙保村委会,组织镇村干部对涉及的农户进行逐一统计,登记亩数,再成片流转给种植大户进行复耕复种。
裴继才说,进行复耕复种,合作社下了“大功夫”,“先拖拉机犁地松土、再拖拉机旋耕3遍,把杂草和土块翻打均匀,又花4万元打井,把田洋灌足水,再用无人机播种,种上产量高、抗倒伏的水稻品种……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耕耘,才迎来了眼下这片风吹稻绿的景象。”
裴继才补充说,这片田洋的管理者只有两个,依靠机械化种植、无人机播种施肥,降低种田成本。“市里还有一次性种粮补贴、种子补贴、机械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支持我们持续推进复耕复种。”他说。
东澳社区干部陈成文告诉记者,村民很欢迎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复耕复种。
实际上,这片生机盎然的田野,是2023年东澳镇推进撂荒地整治的第二个成果。去年10月,东澳镇曾引入天谷农业公司对“沉睡”了30年的大太洋3000亩摞荒地进行复耕。今年5月早稻收割,大太洋上千亩的耕田再现稻穗金黄,收割机来回作业的场景。
“东澳将持续推进小块撂荒地的整治,让更多的撂荒地重新焕发生命力。”东澳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万城8月10日电)